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27章(1/3)

文萱郡主忍不住背过身去, 笑了一下, 又转回来严肃坐好。

而那边,寿春大长公主说得天花乱坠。魏琅听她说, 红得已经不止是脸了, 从脖子到领口都蔓延着红色。自己祖母给自己表叔——也是当今皇帝——讲自己写的随笔游记,夸得天花乱坠, 魏琅都不敢瞧陈衍的脸色,整个人坐立不安。

陈衍倒是听得认真,间或还插了几句话。他闲暇时也读过一遍, 觉得很有意思, 不想作者竟是自己的姑姑的亲孙。寿春大长公主得他肯定,更加欢喜, 眉飞色舞间将自己长孙夸了个遍,且越说越得意。

她虽然不满魏琅一直跟着赵东山在外面游学不归, 但对自己的这个长孙仍旧是疼爱且骄傲的。要知道赵忏、赵东山先祖乃是名相赵哲, 曾著有注《论语》三卷、《相国》一册,传于本家。赵忏习此,又著解说传世, 魏琅得其青眼收为关门弟子,前途不可限量。寿春大长公主不是不识好歹之人, 为了长孙的未来只能忍下祖孙分别之苦,任他们四处游学。

魏琅父母早亡, 一直都是由祖父祖母带大的, 感情自然深厚。祖孙分别数年少有见面, 每每得到孙子的消息,寿春大长公主都会辗转反侧一宿,欢喜又忧愁。喜得是孙子跟着东山先生必然学业有成,愁的是祖孙相别。本是贵胄,却在外面挨冷受冻,不知道亲孙穿得好否、吃的好否。但一想到对方在外四处奔波劳碌,便知答案是否。大长公主只能暗自垂泪,为他寄送一些能用的东西。而到魏琅长大一些,便会寄送一些特产和自己的文章回来,《三人行记》是其第一本成书,大长公主收到后将它翻得滚瓜乱熟,其中内理深意全搞得清清楚楚,和陈衍对答起来,竟也能说得头头是道。

这一片拳拳爱护之心,可昭日月。

陈衍听完叹:“明达,很好呀。”这书瑕不掩瑜,况乎,对方还如此年轻。

大长公主与有荣焉。

在座列席,听大长公主一番讲解,也不禁觉得这本书简直“微言大义”、“戏说至理”。林淡秾抿唇轻笑,她也读过魏琅的这本游记。

说是游记,其实可以称得上是随笔了。其写山川美丽,用词巧妙,兼有文采;而写到人,文路仿照《论语》《孟子》,写的是师生对答。其中许多精妙至理,皆出“师长”口。既然知晓作书之人乃是魏琅,便可知这位口出妙言的应当是赵东山。盛名之下无虚士,确实是一位很有思想的人。魏琅作为其徒,在其中写了一些见解、注释,其中不乏亮眼之笔,但整个人终究还是迷茫的。他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