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十四章 老令狐!(2/3)

,遭到太子的厌恶而旁置。

直至贞观十七年,太子-李承乾,与侯君集谋反,令狐德棻因其为东宫属官,被外放为雅州刺史,一腔热血付诸东流。

永徽初,被召回朝,出任礼部侍郎、兼弘文馆学士,监修国史,太常卿,国子祭酒,兼授崇贤馆学士。

纵观令狐德棻五十余年的官场生涯,大唐的三位皇帝,都有较为亲密的关系,所以不断被委以重任,兼修国史的同时,教导皇室子弟的学业。

令狐德棻也感念三代天子的恩德,殚精极虑,竭诚尽忠。虽说有点文人自吹自擂的小毛病,但在大节上无碍,算得上一代忠良。

他这一生,亲身经历了隋朝的覆灭,见证了武德,贞观,永徽三朝,储君之争给国家带来的危害。

作为一个传统儒家的卫道士,他对于这种皇家争斗,朝堂混乱深恶痛绝。唯一的想法就是,希望大唐出现一个,允文允武的储君,终结这场纷争,以为永例。

不过,这个想法,显然是不现实的,李弘是仁孝,但身体孱弱,皇后又野心勃勃,朝堂中还有许敬宗之流。他撑着这口气,就是想在弥留之际,叮嘱李弘一番,可现在来的是李贤,失望之色油然而生。

而李贤,当然明白老先生是什么意思!他这种读书人,迂腐归迂腐,但对国家,对李氏,从来都没有坏心眼。心里向着李弘,也是出于对人臣的本分,李贤倒是不吃味。

“老郡公,太子是很想来的,但父皇刚刚下旨,明他兼顾辽东军的后勤调度,所以无暇分身,特意让小王替他转达歉意。”

“您有什么话,可以对小王说,小王保证一字不落的转告给太子。”

李贤与太子关系好,不仅因为二人共天共地,更因为智趣相投,都是喜欢钻研学问的,这一点朝野臣民无不知晓。

所以,他的保证,是绝对有效的,而且不会掺假,令狐德棻完全不用担心。

而令狐德棻听完这话后,先是喝退了两个儿子,随即又是一阵剧烈的咳嗽,然后抓着李贤的手,瞪着通红的眼睛,死死盯着他。

“雍王爷,你在长安的作为,老夫在榻上也有所听闻。这里只有老臣与你二人,出你之口,入老臣之耳。老臣是将死之人,想听句实话?”

“老郡公请说,小王定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咳咳......,“王爷在鄠县之举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