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十章 江南缩影,探子野心(2/3)

止不住的笑意。

说起这往北倒腾特产,这江南特产能是些什么?

粮食为多,运到北边开价比江南高不说,回程时候还能运些马匹和稀奇珍宝,一趟的收益赛过原先在地里与农民斗智斗勇两三年的利益。

这才去了几趟,就让他安稳的坐在了这十里八乡士绅的主座之上。

随即便开口道“虽说这买卖不甚上得了台面,可其中利的确是不小,我黄某人也不是小气人,诸位老爷都可回去筹备些粮食,到时候下一批商船北渡之时皆可一起共行。”

“那就先在此谢过黄老爷了。”

“哈哈哈哈,不必不必!”

这一幕,只是如今大明沿海包括江南、福建、两广地带的一个缩影,虽然靠海时常有些倭寇袭扰。

可这倭寇实力其实并不强,而这些士绅要么是在府城有着深宅大院,要么在乡下有着高墙与家丁。

一般倭寇也不敢袭扰,只得在这周围对小村落里的百姓痛下杀手。

可这和他们有很大的关系吗?

北边涌入江南的流民络绎不绝,有的是人想要种地,那倭寇又不可能把这土地也搬上船带走不是?

京师外。

一处工地之上。

随着朱由检的内帑逐渐丰盛,虽然有些银子名义上还是归属于那些诏狱之内的官员大臣们的,但无论是朱由检还是魏忠贤其实心里都清楚。

人或许还能落得一条命,但这银子彻底是姓朱了。

只不过就是不知道这些把银子看的比命还重的人,会不会心疼的撞墙。

银子有了,大量的工程就开始上马了。

朱由检虽说前面抽到的书籍中间大多是无用的鸡汤文励志成功学之类找不到用处的废物,但其中也有朱由检特别看重的一项基建大杀器——《水泥烧制技术》。

于是在工部的数日研究之后,终于研制出了略显简陋的水泥成品。

但只是为了修路,那么倒也不浪费。

而这第一条路就是从京师修完大明火器院所搬迁的皇庄。

其中两名苦力打扮的铺路工人趁着中午放饭,蹲在一角窃窃私语道。

“这南边就是富庶,给这些汉人苦力都有这么好的吃食,这大米放在北边家里得是有多少包衣奴才,才能舍得如此吃喝啊而这菜码中居然还有肉”

这边说着,可旁边的人只是在不断的埋头吃饭。

说者有些怒气,用力拍了旁边那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