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七十五章 盐茶之利(2/3)

这盐铁茶自古以来都为历朝历代贡献巨大的税收,我朝初期时,盐税能占据每一年岁入约六成以上,就算是连年缩减后,后来也有二百万两一年的盐税银子,而去年户部收上来的盐税只有不到一百万两,若是如此也就算了而今经过对盐税官员的调查恐怕不止如此。”

“其中盐税两部分,盐钞税也就是人头税,我大明子民人人皆有摊派约折银一分六厘左右,此项上并未有多大差异。”

“而第二部分便是缺失遗漏最严重的地方,就是商人们购买盐引的数量连年锐减,按理来说我朝盐引价格一直不变,而百姓总人口也未有太多变化,可为何这一部分的收入就已经下跌至只有三四十万两银子这”

朱由检没好气的说道“这还有什么不好说的,有人对其动手了呗!真是不知死字怎写!”

“更关键的是,按理来说商人购买盐引,拿着盐引去购盐,随后送至全国进行售卖,可就奇怪在了。

这盐引的收入下降了,可这满大明的盐却没有短缺的迹象”

眯着眼睛,朱由检冷冷的说道“嗯继续说下去”

“臣就怀疑,有人进行大规模的晾晒炮制私盐,于是臣便派人前去沿海地区,沿海线策马而下,发现在福建地带就有大量的晒盐场,而在内地四川等地,却有大量煮盐工坊,而这些背后无一例外都是当地的士绅家族把控”

朱由检用手指尖用力的捏了捏鼻梁。

明朝的盐制弊端早已被记载在史册之上,于是朱由检上位没多久就派人前去各地实地调查。

没想到这一来二去的结果出来却果然不出所料。

无论是盐商还是私自制售私盐的当地士绅,都没有那么大的能耐独立在当地毫无忌讳的进行制盐。

那么就只有一种可能性,就是当地盐商。

勾搭当地的地方官员,与当地的士绅地主一起相互勾结,一同组成巨大的利益共同体。

而在其中不断的对朝堂每年为数不多的盐税下手。

最后只有一个结果,朝堂越来越穷,他们的腰包却越来越鼓。

“说说吧你是怎么想的,这件事该怎么办?”朱由检轻轻发问。

“皇上,臣以为这件事恐怕难以一时间解决,只是简单的摸排走访,我们这一路上就不知道折掉了多少税丞”

“你的意思是朕,也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咯?若是如此,你毕自严就不会来了,说说吧!你的想法。”

此话一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