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请荀攸吃饭(1/2)
刘璋找了一家豪华的酒馆,展露出对荀攸的敬重。>
酒菜上齐之后,刘璋端起酒杯,敬向荀攸。>
“多谢荀大人赏光!”>
“刘校尉请攸吃饭,该是攸谢才是。”>
荀攸同样举起酒杯,二人一饮而尽。>
“在下与荀大人一见如故,如荀大人不弃,我二人兄弟相称,如何?”>
刘璋一边给荀攸倒酒一边套近乎,只是这让荀攸更加警惕。>
荀攸笑了笑,委婉地拒绝。>
“刘校尉才华惊人,年仅三岁便开创七言诗,更被许劭评鉴神童之名!”>
“后又拜大儒郑玄先生为师,连郑玄先生都对刘校尉赞不绝口!”>
“刘校尉贵为汉室宗亲,连年纪轻轻便担任校尉之职,前途不可限量!”>
“攸只是一小小的黄门侍郎,又怎敢高攀呢?”>
荀攸的话几乎就是世人对刘璋的看法,不过他自己不敢苟同。>
刘璋所依仗的,无非就是将近两千年的历史经验。>
出口成章完全是做了历史的搬运工!>
要说天赋,他更有自知之明了。最多就是常人之资。>
别说比诸葛亮,就是和一般的谋士相比,肯定也要差上好多。>
好在十几年的埋头苦学,让他把历史经验和知识渐渐地融为一体。>
“荀大人莫非看不起在下?”>
刘璋把手僵在半空,一脸沮丧的看着荀攸。>
我到底哪里吸引他了?荀攸的心中大为不解。>
论出身,刘璋是汉室宗亲,父亲是当朝九卿。>
论学历,刘璋师从大儒郑玄,郑玄对他的评价非常高。>
论才华,刘璋三岁便自创七言诗,如今更是出口成章。>
荀攸虽然是颍川世族,但在族中地位并不高,完全不能喝刘璋相提并论。>
“既然刘校尉不弃,我等日后便兄弟相称。贤弟请!”>
荀攸向刘璋点了点头。刘璋如此盛情,他也不能在不给面子。>
“荀兄请。”>
刘璋这才开怀大笑,二人一饮而尽,刘璋继续帮荀攸斟酒。>
“弟不日便出战颍川,不知兄有何教我?”>
“此等军国大事,愚兄怎敢乱说!”>
荀攸的回答没有让刘璋有丝毫意外。>
荀攸外愚内智,从来不主动显露自己的才华。>
“荀兄才智超群,还望不吝赐教!”>
刘璋表情恭敬,一副虚心求教的模样。>
荀攸也不好意思在推脱,便问道:>
“贤弟觉得朝廷三路大军如何?”>
刘璋拿起手中的酒杯,一饮而尽,然后缓缓道:>
“皇甫嵩三人虽是当世名将,但西园将士久疏战阵。据弟所知,三位中郎将麾下兵不满万!”>
“黄巾军虽是暴民组成,但张角策划多年!即便仓促起事,依然不可小觑!”>
“黄巾军至少数十万人,而官军只有不到万人!数千正义之师怎敌数十万残暴之众?”>
“以弟浅薄之见,怕是胜负难料!”>
荀攸赞许的看了一眼刘璋,看来刘璋是有真才实学的。>
“贤弟既知难敌,为何还要自投罗网?”>
刘璋又为自己斟了一杯酒,一饮而尽。>
“哎!”>
“我刘璋虽不才,但身为汉皇后裔,岂能坐视贼人荼毒汉室江山!”>
“前方即便是刀山火海,也要义无反顾!”>
“贤弟高义,不愧是帝室之胄!”>
刘璋的一番话让荀攸十分动容,这才是汉室宗亲的担当!>
刘璋发现荀攸看自己的眼神变了,连忙求教。>
“我知兄有大才,必有教于我。”>
荀攸拿起酒杯一饮而尽,向刘璋点了点头。>
“大才不敢当,愚见倒是有一些。”>
“荀攸快讲!”>
看着荀攸的笑意,刘璋赶忙催促。>
“黄巾军势大,却有诸多破绽。朝廷大军势弱,但终能战胜黄巾。原因有三。”>
“一是黄巾被弟揭发,仓促起事,准备必然不足。”>
“二是黄巾军只知焚烧官府,抢夺府库,携裹百姓。此无异于强盗。黄巾人数众多,每日钱粮消耗巨大,抢掠府库只能维持一二,最终还是会抢夺无辜百姓。从而渐渐失去民心。”>
“三是朝廷大军虽少,但占据主要道路。全国补充兵员。粮草就地补给。各地士族豪强不会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开局截胡五虎上将】最新更新章节〖第29章 请荀攸吃饭〗地址https://wap.xbqg99.net/394/39462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