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314章 尼堪:走晚了就别走了(3/8)

部队的凝聚力和指挥才能如臂使指,同心同德。

所以,朱树人让黄蜚彻底说完,才和颜悦色地拍拍他肩膀:“连黄军门都知道淮安不可轻攻,那鞑子自然也不会提防了,说明这事儿有点可乘之机。馏

而且,能不能攻淮安,关键不在于机会大小,而在于本王的命令是否严苛——本王可没说要让张名振孤注一掷、立下军令状非得拿下淮安城不可,

如果只是羊攻,只是偷袭试一试,发现没机会就直接退,以我军水师战船之利,鞑子能留住他么?留不住的!反而还能借机调动扬州城外试图围攻的清军、拉扯出敌人更大的软肋!”

众将听说这种袭扰并不是让人立军令状强攻,只是偷袭分散敌军兵力,便没有再说什么。

而且这里面必须提一句,以免后世看官不理解:在后世的地图上,淮安城距离淮河入海口还是挺远的,船只逆流深入,可能会被人堵在河里(其实后世都没有淮河入海干流了,只有人工挖的苏北灌既总渠入海,淮河的天然干道已经被黄河泥沙淤积没了)

但是在明末,这种风险却完全不存在。主要就是因为一直到1860年代黄河北归之前,黄淮合流那几百年里,黄河泥沙导致了苏北盐城等地的土地,往黄海里长了足足一两百里宽!

如果分别看明末的地图和现代的地图,就会发现现代的盐城、阜宁主城区以东的土地,明朝的时候都还在海底下,没长出陆地呢。

当时淮安城离海岸的距离,比现代至少近一半。淮河河道也比现代的苏北灌既总渠宽深好多倍,指望靠小船和人造暗礁根本无法拦河截杀。馏

黄蜚想了想之后,也是心悦诚服赞叹鄂王爷高瞻远瞩,用兵如水银泻地,无孔不入,不着形迹:

“……如此末将便放心了,要是此计能成,建奴这波淮南攻势,应该不久就会退走。不过最近几天,扬州城防还是要小心戒备。

张将军就算即日开始准备走海路迂回,算算路程,至少也要三日后先到苏州出海,再迂回北上数日,再逆流进淮河口偷袭一日,加起来七八天后才能见效。”

朱树人澹然一笑:“嫌慢?”

黄蜚:“末将岂敢嫌慢,再守七八天还不是轻而易举,只是说不可大意罢了。”

朱树人又拍了拍他肩膀:“七八天其实刚好——你想,就算淮安被偷了,清军敢因此就彻底弃攻扬州、全军北撤么?不会的,最多只会分兵去救。

因为没得多尔衮的许可,他们谁敢就此说彻底终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