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千两百一十二章 终见(2/3)

以及自己被对方折腾过,最重要的是,对方在六十岁生辰的时候,写了一篇述说自身生平,并表现忠心文章。

里面内容大抵是,我王计然本来只是一个商人,想着能够平平安安的渡过一生,便已经足够,但不想,天有不测风云,因为黄天之乱,自己家破人亡,最小的女儿死的时候,甚至才十六岁,家人死去,让我很伤心,同时更加渴望,能有一个明主,可以终结这样的乱世……

总之就是先详细的说了自己的来历,哪里哪里人,因为什么而起兵,最后终于遇到了一直渴望的明主。

至于明主是谁,自然就是曹正了。

这全然就是一篇专门用来拍马屁述忠心的文章。

刘光正前世读的时候,可谓是咬牙切齿,被恶心到了,却不想,今世这却是成了一个关键线索。

只是,刘光正也不禁想,对方似乎是被杀了全家后,才终于觉醒,从一个商人,变成了前世那个老奸巨猾,阴狠毒辣的王贼子。

而究其经商的那一段岁月,虽然也有建树,但到底是太小家子气了,心中只有眼前一抹三分地,而无天下。

两个人虽然是同一个人,但在缺少了一段关键经历的情况下,却又是有个巨大的差别。

这种事情,历史上太多了,许多大人物,年轻的时候都有些不学无术,但在经历了关键的转折点后,就像是开窍了一般,整个的格局,都完全不同了。

这里面,最大的变化,不是智力,而是眼界格局上的转变。

刘光正此刻虽然在心里想,要不是石县是黄天道的地盘,不然铁定现在就抓了对方,但实际上,他很清楚,没有那一番痛彻心扉,又没有后世起兵,直至占据半州之地所经历的种种风霜雪雨的磨练,对方就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商人。

潜力固然是有的,但却无法变现。

不只是王计然,许多后世的名臣名将,除去少数,一出世就已经展现锋芒的,更多的,都是在磨练中,逐渐的砥砺出锋芒来。

“其实,不只是王计然那贼子,我又何尝不是如此?!”

“要是我刚被挟天子令诸侯的时候,就直接重生,怕是也没有如今的定力,定性,如今的心计,只会想着,只要我提前把那些造反的贼子杀了,先下手为强,再把那些名臣名将,都召到朝廷做官,这样就能天下太平,江山稳固……”

“但可惜的是,乱是大势,少了曹正,未必不会有张正,李正……,想要江山稳固,只能是削天下之力,以补皇权,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