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千两百四十九章 不取吴城誓不还(2/3)

因为战争而减少,甚至比之往年,还要稍微多一些。

不过,这种临时弄出来的情报系统,对于情报的传递不但缓慢,许多东西,更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商人可以探听寨子里的情报,但却不能进入军营重地,看到里面的东西。

而就连山寨子里的各种传言,就属于将弄虚作假,做到了一个极致了。

什么先祖托梦、庙出十人,兽腹藏书,狐言诡语,二帝言命……,每一个传言,都少有提到军营的具体情况,有的只是在说应天大将军天命所归,极少有关于军营内部的言谈。

而就流传到外面的那些部分,也同样和上面的流言蜚语一个画风,主打的就是一个天神降世,不是凡人。

这种情况下,各方势力,对于赵成的印象,自然是存在误判的,更多的,是一个擅长于蛊惑人心,且有几分手段的人。

至于粮食问题,也无外乎,秋收之前,先分散人马,四方狩猎,秋收之后,减少操练,只给与士卒足够活命的口粮,如此熬过这个冬天不难。

只是这样一来,难免使得军心军体劳累,后续的战斗力,会减少不少。

至于肉山粮海,他们这些统治者,要是也相信这个东西,岂不是和愚民无二了。

古往今来,这些鬼神之异事,早就被前辈们,玩的不要了。

也只有山民与世隔绝,才更容易忽悠。

也只有黄天道人,知晓领悟黄天再造的含金量,早早的,就从流言蜚语之中,窥见了几分真实。

今日得番薯,更是如此。

其实,早在一段时间之前,赵成就曾遣人给黄天道人送过东西,只是没有送番薯而已。

如今见了番薯,黄天道人也是失笑,自己在考验赵成,想要多看看,其究竟是不是真的可以托付基业,而赵成也在考验他自己,看看他是否有敢于豪赌的大格局。

而此刻,除去他手上的番薯,上面还压着一张帛书。

黄天道人没有直接去看帛书,而是将之交给了身旁的人,并道:“李先生,这是连山中的回信,对此你怎么看?”

那李先生闻言,结果帛书,将之摊开,上面只有几个大字:不取吴城誓不还。

这回信,几乎是和番薯同时,送到黄天道人手上的,只是渠道不同。

李先生见此,立时做怒状:“此子这是拥兵自重,定是有不臣之心,违背上命,按律,斩了也没有半点冤枉!”

这李先生,名叫李通海,四十多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