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东南的反击 第三章(1/2)
,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处理宗室最好的好处就是释放良田。 宗室太多,处理起来当然得分批来。 当务之急,最缺粮食的就是陕西,所以肯定优先搞西北亲王的事。 陕西西安的秦王已经被干掉了,陕西的田产大致上也释放出来了。 第二个就是兰州的肃王,良田少一些,毕竟兰州比不得中原,大约也就三十万亩。 第三个是银川的庆王,银川可是塞上江南,黄河河东灌溉区,土地非常肥沃,庆王有田产一百万亩。 这些数据不看没有个概念,一看看得崇祯头皮发麻。 这真的是国家的蛀虫啊! 宁夏银川是宁夏卫的卫所所在,所谓制度崩坏,许多军户的军田被吞并,这账也差不多不必翻了,相当于部分都是庆王吞了的。 最开始就先拿这两个开刀。 很快,礼部的人和锦衣卫就出发去了兰州和银川。 干什么? 查案! 听说兰州和银川最近发生了一些命案。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就是来查庆王和肃王的。 请问什么命案需要礼部和锦衣卫来查? 肯定是牵扯亲王的。 实际上,和亲王们有关的命案年年都有,毕竟在古代,泥腿子们的命那叫命吗? 亲王府上的人出去玩,调戏或者强行抓回来睡觉的妹子,没有百来个也有八十个。 出去看人不顺眼,打死人往河里推,将当地官府买通后压着的事情,数不胜数。 毕竟泥腿子们是没有任何反抗力的。 如浏览器禁止访问,请换其他浏览器试试;如有异常请邮件反馈。 既然年年都有,为何现在突然查起来了。 这就不必多说了吧。 结果是礼部和锦衣卫一过去,三天之内,就查出了肃王府上有三十几条命案,庆王府上有五十几条命案。 怎么会这么快? 当然是预先做主了功课的,这些办事能力都没有,礼部和锦衣卫岂不是吃干饭的! 当然,这命案没有公布出来,公布出来之后,必然会闹大,闹到京师了,某些人必然又会兴风作浪。 被礼部和锦衣卫拿到了把柄,两位亲王现在都不约而同躲在那里瑟瑟发抖,不知接下来该怎么办? 天子该不会把我们都杀了吧? 毕竟他杀了福王,秦王,还有代王! 于是礼部的两位员外郎(处长)以钦差大臣的身份分别为庆王和肃王出了个主意。 两个选择: 一、在家里啥也不干,等锦衣卫和礼部将证据送回京师,三法司会审,公开判决。这个下场基本和福王、代王差不多。 二、现在给我们点钱,我们去通融一下,只要你们主动把名下财产上缴国库,命应该可以保下来。 如果是你,你会选哪一个? 如此下来,这过去办差的人,差事不仅成了,自己也捞了一笔钱,真是皆大欢喜的事啊。 这个很奏效,庆王和肃王立刻在瑟瑟发抖中写奏疏,奏疏以八百里加急送到了北京的紫禁城,没有经过内阁,直接放在了崇祯的桌案上。 崇祯什么态度? 大笔一挥:准! 这场戏的总导演本身就是他,到他这里来了,当然是按剧本执行。 但他又加了一些批注:王府杀人者,一律处死。,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 西北的两个亲王处理的非常顺利。 但是,就在十二月,崇祯兴高采烈准备将宗室的财产全部充公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 什么事? 宗室的破事泄露了! 这事从十二月五日说起,还没有开始要整宗室,也没有人知道皇帝打算整宗室,连礼部的几个知情人都以为上面可能只是想拿住把柄而已。 江南台州府的临海县衙门里,来了一个客人。 临海县的富商陈昭奇跟知县张继承说:“我花了八千两银子,在礼部买到了一个消息,现在礼部掌握了所有宗室的罪名,只需要将这件事公开,翰林院的清流们必然会奏疏皇帝严查,届时一旦公开,朱家的颜面将荡然无存,事情牵扯到所有宗室,狗皇帝必然不敢严惩,我们便以此做文章,让东林书院的那群呆子在民间闹事,朝堂之上必然又会掀起一阵风浪,只要朝堂上风浪不止,狗皇帝就没有心思管我们。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在民间到处宣传老朱家的龙子龙孙私德败坏!总之,让狗皇帝倍感压力,届时什么新政,再拖一拖,基本就泡汤了。” 张继承道:“只要朝廷管不到我们这里来,该赚的钱一分不少,该有的田,也一分不少。” 就是这么个事。 礼部和锦衣卫前脚刚出发,北京城里消息就立刻传开了。 而且还有一份宗室罪名的清单流传出来。 一时间,朝堂上的清流们都炸了。 翰林院、国子监的清流们都疯了,像打了鸡血一样,一封封奏疏往上呈递。 礼部尚书温体仁在家中听说了这件事,立刻头皮炸了。 该死,这件事一直被礼部压着,准备悄悄处理的。 如浏览器禁止访问,请换其他浏览器试试;如有异常请邮件反馈。 知道这件事的礼部一共也就四个人。 现在不是去找谁泄露的事,而是要赶紧进宫去面圣。 毕竟皇帝是没打算公开审这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重生大明当暴君】最新更新章节〖第150章 东南的反击 第三章〗地址https://wap.xbqg99.net/404/404488/1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