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阿姨眼睛翻得都快到脑门上去(1/2)

听小美说到这里,一家人都有点心情沉重。

王奶奶最恨的就是赌博了,狠狠地说道:“这开赌博店的人,就该枪毙。”

王家人还来不及消化呢。

谁知小美接下来说的更让大家难受了:“输了的人,很少有马上停止的。

基本上就是借高利贷,这高利贷还是组赌局的人借给他们的。

所以结局可想而知,上了那贼船不倾家荡产是不可能让你下来的。

高利贷要还,拿什么还?家里钱已经没有了,有的就做人家的帮手,骗村里人来赌;有的就卖房子还钱,还有的卖器官……

好好的一个家,只要出了一个赌徒,那这家就算完了。

其他人,没去赌钱的,因为文化程度不高,除了一部分在企业里上班,大部分人就是男的做保安、协警,女的因为斜塘这里房产开发的多,很多楼盘,就去人家家里做钟点工。

其实象顾阿姨家的情况属于正常家庭的现状,但卖房的、日子过不下去的也有不少。新

园区这几年建了很多学校,新开发的楼盘旁边的学校比较好,这些房子和拆迁房的差价很大。买房子的基本上是外来人员,收入比较高,所以买得起房子。

那些地段生基本上都是外来人,而本来是本地的那些居民,他们居住在拆迁房里,那里的学校就是原来的乡镇学校,教育投入、师资力量、教育质量等都不如新开发的楼盘那边的学校。

所以可以想见,再过几年,这些拆迁户的孩子们,因为教育的不平衡,他们的高考竞争,肯定是落于下风的。

所以顾阿姨儿子也在问,为什么本地居民会落到这样的境地。

他们和以前的自己相比,似乎生活好过了,但如果横向比较的话,那是相当令人心酸的。

他还说,他已经三十多岁了,已经定型,在村里同龄人中属于混的不错的,但他的孩子们呢?靠什么去和人家竞争?”

小美说到这儿,王家人都沉默了。

过了一会儿,顾花娥小声说:“那就不要开发了,种地又不会死人的,辛苦一天后睡一觉第二天不是照样可以下地?”她是干活一把好手,自然不惧种地。

王培根苦笑:“这是上面的政策,而且是全国都在这样发展,怎么可能不开发。”

王奶奶叹了口气:“那还有一个地方呢?你不是还去了一个小区吗?那边怎么样?”

小美笑着摇头:“我本来是想着这个小区拆迁户买的房子涨的比纯拆迁小区高,大家肯定很开心的,哪知……

那个小区叫馨泰花园,我坐车到小区北门,北门就是一条街,很热闹,正对北门的就是一家很出名的饭店。

小区很大,开了很多小店,还有个小学。

小区里按区域方位分成了一个一个封闭的小区,属于小区里套小区,所以这馨泰花园有点象我们阳澄湖镇,里面就是一个一个村。

我在小区学校外面跟一个看孙女的阿姨聊了天,她家就是拆迁户。

她家情况是这样的,当时家里六口人:阿姨夫妻俩,俩孩子,婆婆,还有一个是她老公的伯伯,是个瘫痪的人。

也是每人三十个平方,六个人一百八十个平方。

她家拿了两套八十多平方的房子,瘫子伯伯住敬老院,婆婆住车库,他们夫妻四个住三楼,五楼一套出租。

后来她看看情况不对,房价开始涨得很快,就把五楼的房子卖了,出了点钱在小区里买了套一百二十多平方的房子。

前几年女儿出嫁了,儿子也结婚了,还有了孙女。

她原来也是做钟点工的,老公做学校保安。

现在她在家带孩子,全家住后来买的房子里,三楼那套出租。

小辈全在附近单位工作,不是正式工,单收入也有十万左右。

本来挺不错的,出租房的钱她拿的,贴补家用。

可是今年女儿孩子要读书了,小区里不是有学校吗?女儿想让孩子到这里来读。

她家没办法反对,一来学校教育质量确实不错,二来,当初女儿的三十个平方的拆迁面积,还在娘家,户口也没有迁出去。

现在她很难办,让女儿一家住三楼吧,房租没了,自己少了收入,靠养老金肯定日子没办法过。补给女儿三十个平方的房价吧,现在房价涨这么高,她哪来那么多钱?”

“哦哟,”王奶奶充满同情:“那时候可能是几百一个平方,现在是几万了。三十个平方的房子可能在那时可以买两三套房了。”

“还好了,如果当初没有换那套大房子,现在还要挤。”顾花娥道。

一时之间,王家人纷纷为那阿姨同情起来。

唉,哪个想到住在好一点的小区,也会有烦恼呢。

“后来呢?你有没有跟她讲,如果在拆迁小区,房价没有这么贵的。不管怎么说,她还是赚的。”顾花娥问女儿。

小美摇摇头,叹了口气:“你们绝对想不到,我这样问她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我家的后院通现代】最新更新章节〖第195章 阿姨眼睛翻得都快到脑门上去〗地址https://wap.xbqg99.net/405/405526/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