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九十五章 :杂乱(2/3)

也改变了对于卫所军中的一些看法。

这些卫所军的军官,他们的官职基本都是世袭,父传子,子传孙,一代一代绵延下去。

边军的卫所军官因为边患的问题,卫军军官阵亡不在少数,因此还有底层升任上去的军将。

但是在内地的卫所,却是基本没有任何的变化。

内地的卫所的那些军户过的几乎就是奴隶的生活,他们早已经是沦为军官的佃户,哪里还有什么战斗力。

之所以发生这样的演变,并非只是人的问题,更多的是卫所制度本身的问题。

罗桂忠虽然没有怎么上过战场,但是他的家学确实渊博。

陈望借阅了一部分罗桂忠手中的一部分兵书,其中有一部分对于行军作战,安营扎寨写的极为详尽的地方。

不同于那些文人异想天开,凭空想象所著的什么兵书写的那样晦涩难懂。

罗桂忠家祖所写的兵书,基本就是用最简单的大白话描述。

在行军作战、扎营安寨之中可能遇到的种种情况,并且将如何应对的办法都写的清清楚楚。

罗桂忠只是指挥佥事,真领兵出征无论如何都轮不到他,理应是卫指挥使或是指挥同知领兵。

罗桂忠是袭他父亲的官职,初登高位,毫无根基,最终被推着领兵来到了淳化。

一路过来,磕磕碰碰,要不是靠着祖辈的兵书,加上几名千户还算是有些本事。

只怕是根本到不了淳化,队伍就已经是哗变逃亡了大半。m.gh

陈望没有太过于轻视罗桂忠,卫所军官和营兵完全是两個体系。

很多事情卫所军官做的,但是营兵却是做不得。

淳化的军功陈望也给罗桂忠分润了一点,也算是结了个善缘。

只要是卫所都养有军匠,有自行制作火器的能力,大的卫所甚至有专门的军械局。

陈望心中清明的很,西安府和汉中府相邻,以后只要站稳了脚跟,或许可以通过罗桂忠弄来很多的东西……

不过现阶段,更多的注意力还是应当放在李过的身上。

站在官道的旁侧,陈望注视着泾州知州送来的舆图,这幅舆图一看便是已经有些年头了。

但是这并不要紧,毕竟十几年之间地势可不会有什么大范围的更替,地名地标也不会有什么缺失。

出了华亭之后,有两条官道,一条是往西南通往巩昌府,另外一条是往东南,直通凤翔府。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