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八十一章:卫所分布、军器局(3/4)

在九边每一年因为冷寒而倒下的军士,并不在战场之上倒下的要少。

陈望握紧了腰间的雁翎刀,停下了脚步,向着北方投去了目光。.gh

算一下时间,卢象升就任宣大总督也有两个月的时间了。

这个时候卢象升那一封为边军诉苦的奏疏应该也已经递到了崇祯的桉前。

身无挂体之裳,日鲜一餐之饱……

如今各地加派不断,寅吃卯粮,多征滥征已是成为了常态。

不仅仅是边军困苦,民户也是同样的困苦……

陈望抬头望了一眼天,看着眼前纷纷扬扬飘落而下的雪粒,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现在的天气越来越冷,再过一段时间,到了正月之后只怕是出工都难,只能在营房之中休息。

以前汉中府的冬天并不太冷,熬一下还能熬过,但是现在天气越来越冷,却是难以熬过去。

养起兵来花钱如流水,衣食住行哪样都需要花钱。

一件冬衣算上棉花的价格再算上工费,能够保暖的起码都要一两白银,之后的武备军械更是大头,动辄需要白银十数两。

两个千户所只算正军,满编的话就是两千人,这两千人的装备孙传庭肯定是不会调拨下来,陈望也不可能找到其他的门路武装,只能自行打造。

明初定下卫所制时,朱元章诏令天下都司卫所各置军器局生产军器以备自用。

但是时到如今,大部分内地卫所的军器局都已经废弛。

汉中卫内的军器局多年以来废弃不用,大部分的军匠在往年的任务都只是修复一下坏掉的军械,其余的时间基本都是打制菜刀农具等等。

也就是近年以来民变蜂起,各地动荡,诸如汉中卫这样的内地卫所,才恢复起了制作军械的职能。

不过碍于原材料的问题,还有钱粮、贪腐方面的问题,这些由卫所军器局打制出来的武器最多也只能达到堪用的水平。

百户、千户一级卫所的军匠拥有的其实也只是修复军械的权力。

明时民间不存在枪炮厂,无论是铳和炮都只能是兵仗局去做,普通的卫所一开始都没有铸炮和打制铳枪的权力。

真正有权力的时候,还是再正统十四年时,因为平叛需要,所以才放开了各地卫所自造铜炮、火铳,但开工前必须需得到朝廷批准。

不过到现在这些制度基本差不多算是废了大半,普通的内地卫所也没有几个工匠会铸炮,打制铳枪倒是不难,不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