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百五十七章:兵退(3/4)

终究是做不到作壁上观。

要是他和杨嗣昌一样高坐在庙堂之上,安居于北京城中,只看着那一封封报上来的数字或许他能做到。

但是他并没有和杨嗣昌一样身处于宫廷之中,而是带领着军队行进在道路之上。

一路而来,转战千里,进入眼帘的是满目疮痍,横死的百姓、战死的军兵、断肢残臂尸身残缺都是常态,被虐杀者不计其数。

哪怕是大火都无法彻底掩盖东虏所犯下的罪孽。

陈望终究是没有办法眼睁睁的看着这一切,将自己置身于事外,高坐于钓鱼台之上。

史书上关于济南失陷的惨状,一字一句,全都清楚的印刻在陈望的脑海之中。

“焚杀官兵绅弁数十万人,踞城十有四日乃去。”

“家余焦壁,室有深坑,湖井充塞,衢巷枕藉。”

“盖千百年来未有之惨也!”

数万人投湖,十数万人被屠戮,无数人殉难而死。

血水流入大明湖中,甚至将大明湖成了鲜红的血湖。

“瘗济南城中积尸十三万余……”

这一次北上勤王,借助对于历史先知,他成功的改变了原本的进程。

但同时,却也将自己放在了一个极其危险的位置。

为了谋求军功晋身,在黑水峪之战阵斩高迎祥时,陈望便知道自己入了崇祯的眼里。

这一次北上勤王,只怕是自己的名字也将会彻底被崇祯记在心中。

一旦崇祯动了心思,和历史上要求曹变蛟一样,下旨要求他留在北地,那么到时候就真的几乎是必死之局了,难以解决。

他是武将,不是文官,文官可以抗旨,大不了受一番惩戒。

但是武将抗旨,只怕是立时便会被拿下治罪,治一个拥兵自重,叛逆谋反之罪,即使诛杀。

历史上,曹变蛟北上勤王之后,便被要求一直留在北地。

张献忠、罗汝才降而复叛,流寇再度声势复振,陕西、河南等地乱作一团时,总督郑崇俭请求让曹变蛟率兵南下平叛,但是都被崇祯否决。

崇祯下旨留下曹变蛟,任用曹变蛟当了东协总兵官,以备清军。

一直到崇祯十三年的五月,松锦之战爆发,锦州告急,曹变蛟跟随洪承畴出山海关,驻守宁远。

而后发生的事情所有人都知道了。

在鏖战僵持了近两年的时间后,明军战败,曹变蛟最终战死在锦州。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