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火热的培训班(2/4)

天听完课,都能看一部电影的消息犹如一阵飓风瞬间刮遍十里八乡,吹到乡亲们的心田脑海。

不论是养殖技术,还是电影都是这个年代连电视都没有普及,缺乏娱乐活动的农村人所急需的。

养殖技术可以让他们弄够更好的养好家里的牛,从而发家致富,过上好日子。大家心里都有一杆秤,靠种田想要发家致富是不可能的。而做生意,那并不是一般人弄够干的了的。

对于大多数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和土地打交道的农民来说,除了种地,恐怕就只有卖力气,到城里去打工才能挣几个钱来补贴一下家用了。

这个时期的农民对于城市,对于城市户口的渴望那是后世人无法想象的。为了一个城市户口,为了弄够在某一天被招工,他们会东拼西凑的拿出“几千块”的巨款来买一个商品粮户口。

建国后一直到进入新世纪之初,国家一直执行的倾斜政策,可以说都是让农民受尽了委屈,他们辛苦种出的粮食大部分都要交公粮,而且所有农产品的价格都是处在一个极低的水平上,以至于有时候连自己的肚子都填不饱。

而在城市里,国家对市民提供低价粮,同时压低他们的工资水平。以此方法,来聚集起大量的资金投入到一些国家主导的大工程,大项目。

所以这种社会现实下,农民们是真苦啊!这也是当人们发现可以通过养殖增收,甚至是发家致富的时候,为什么王海的养殖场会一下子涌来那么多的农民。

他们苦了几辈子,实在是太渴望每天都能吃饱饭,每天都能吃上大米饭,再也不吃难吃玉米面和秫米。每天想吃鸡蛋就吃鸡蛋,想要吃肉就吃好肉,想吃鱼就吃鱼的城里人的日子。

可是没有技术的他们面对从来都没有接触过的行业,没有任何专业知识,他们只能自己小心翼翼地苦苦摸索。成了,万众敬仰,风光无限;败了,则可能家破人亡,一辈子翻不过身了。

现在,那个给大家找到了一条发家致富新路的王海竟然找来首都来的大学生给大家讲课,教大家养牛的本事,几乎所有听到消息的乡亲们都是第一时间跑回家里,让家里老娘们赶紧操持着做饭,吃完好赶紧去王家庄占地听课去。

他们对于这件事的热情是如此的巨大,一些离得远些的村子,甚至中午吃完饭就带着家里媳妇做的干粮急急忙忙地就赶往王家庄,生怕去晚了听不到课。

赵教授带着五个学生,忙活了几天慢慢的就闲下来了。毕竟各村里的养殖户那个不是对自家的牲口伺候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重生之新农村】最新更新章节〖第八十二章火热的培训班〗地址https://wap.xbqg99.net/41/4121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