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义和团扶清灭洋 瑞郡王徇私误国(1/5)

【史要】义和团运动,清庭镇压、放纵、利用;克林德事件,八国联军入侵……

却,京城中帝、后两党,围绕变法维新而殊死争斗之时;山东半岛上却刮起了一股所谓扶清灭洋的义和团之风。

原来,自从巨野教案以后,清政府虽然以割地、赔款而将事件平息了下去,山东巡抚李秉衡等人因此被贬黜;然而,地方上的平民与教会之间的矛盾并没根本解决仍时有发生。

光绪二十二年四月,山东冠县梨园屯,教会势力勾结官府欲将当地的玉皇庙强行拆除改建为教堂;此事遭到了当地乡民的反对。阎书勤、高元祥等十八个村民联合起来欲护庙,但因势单力薄难以与教会抗衡;于是,阎书勤去与梨园屯相距仅八里之遥的直隶威县沙柳寨村请当地稍有名气的梅花拳师赵三多前来助阵。

赵三多即率领一批徒弟应邀而至,在梨园屯比武亮拳耀武扬威了三天;官府唯恐事情闹大不可收拾,赶紧从中调停,劝止教会放弃拆庙这才将事情平息。

自此,赵三多的梅花拳声名大振;于是,赵三多将其梅花拳改称为义和拳,更是遍收徒弟壮大声势,阎书勤等人也拜在了他的门下。

因义和拳不但习武练功,同时也信神祭坛,言“有神灵护佑习武者,则能刀枪不入,所向披靡”。民众信以为真,所以收徒更众;一时间,直、鲁交界之处可谓是村村设神坛,人人练花拳。

义和拳势力虽然迅速漫延,但时任山东巡抚张汝梅觉得,义和拳无非是各地民众为保自身利益而临时聚合的一伙拳勇,也就没当会事。

谁知,赵三多离开冠县后不久,教会再次买通官府将梨园屯的玉皇庙拆除建成了教堂。赵三多得知后十分恼怒,觉得自己被教会蒙骗和戏弄了;于是,在冠县蒋家庄集聚了数千人,以“扶清灭洋”为号召祭旗起义;然后,率众赶赴梨园屯,将教堂拆毁并杀死了两名教民。接着,又攻占了红桃园、里固等地的教堂作为据点;从而,拉开了中国民众大规模反帝斗争的帷幕。

山东巡抚张汝梅这才急了,赶紧派冠县知县曹倜前往弹压;赵三多的起义军迎战清军不敌,只好突围后化整为零以图再举。

冠县的义和拳起义虽然被暂时平息了,但别的地方却又有许多义和拳冒起来了。

山东泗水县人朱红灯,此时也在长清县一带同样以兴清灭洋为号召举起了义旗,势力很快扩展到了平县、茌平等地;而高唐人王立言、于清水、刘太清、徐福和等也想继举事,并彼此联络互相支持。

义和拳此消彼长地仍在鲁、直各地继续活动与漫延,令各地官吏手忙脚乱应接不暇。

为此,清庭将张汝梅以“放纵拳民,治理不力”罪革职,起用曾有善治盗匪而闻名的原曹州知府毓贤接任山东巡抚之职。

毓贤虽是个酷吏,但对于列强侵犯华夏、洋人欺凌华人的行径也十分愤怒;因此,又是个极端排外之人。所以,在他觉得,义和拳打的是扶清灭洋旗号,烧的是教堂,杀的是教士,这正是他所希望的;于是,上任以后,却也奏请朝庭“可将义和拳招抚”,以为民心可用。

清庭准奏后,毓贤就将四散的拳民招抚了纳入各地的团练,并授予了毓字旗;于是,曾被视若盗匪的义和拳摇身一变成了合法组织,且更名为了“义和团”。

此后,被招抚后的义和团在毓贤的放手和怂恿下,更是无所顾忌地打击洋教了;那些平时与乡民矛盾较深的教会都成了他们的打击目标。

很快的,冠县、威县等地又有百余间教堂及教民的房屋被焚毁;教会请求当地政府保护,毓贤却暗中下令置之不理。

于是,各国驻华公使向清政府施压,逼迫清政府罢免毓贤并镇压义和团。

清皇朝无奈,不得不下《旨》“严禁私立会社”而取缔了义和团;并将毓贤撤职,任命袁世凯为山东巡抚。

拳民不服,袁世凯即率新军前往镇压。

袁世凯抵达山东后,即与直隶总督裕禄联手,对义和团进行了剿杀。

义和团奋力反抗,许多拳民惨遭杀害;义和团首领朱红灯、王立言等人被俘,相继遇害。

然而,赵三多、阎书勤等人却又率众突围;隐匿了一期后,赵三多等人又于一**九年十月上旬在直隶枣强县卷子镇举起义旗;并更名为“神助义和团”,使这个民间组织蒙上了一层神秘的宗教色彩。

赵三多再举义旗后,一面抵御清军的剿杀,一面劫富济贫开仓分粮;于是,无数贫困的饥民都加入其中,义和团迅速发展到了万余人。

与此同时,赵三多仍不忘初衷继续打击洋教,又焚毁了几座教堂,杀死了一些教民。

接着,义和团分兵出击。一路由阎书勤率领沿运河南下攻打武城,但却遭到了聊城东昌知府洪用舟、冠县知县程方德等数路清军的围攻;阎书勤率众殊死拼搏死伤无数,阎书勤也因被手下李三出卖而被捕遇害。南路虽然失利,但另一路北上的义和团却向直隶纵深挺进;一路上,所到之处的拳民纷纷响应,义和团所向披靡兵锋直指京城。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百年史话中华演义】最新更新章节〖第55章 义和团扶清灭洋 瑞郡王徇私误国〗地址https://wap.xbqg99.net/41/4180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