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战十四章 决战黄龙(三)(1/2)
大汉朝的第一次科举,成功,也不成功。>
成功的是,科举确实为朝廷带来了人才。>
不成功的是,大部分的进士,都被革去了功名。>
原本应该录取二百三十人,最终只剩下了九十六人。那些个没有闹事的进士,内心是十分庆幸的。>
幸好没有跟上,要不然永不录用啊。>
惨,太惨了。>
事实证明。大汉虽然越来越强盛了,也越来越像是一个国家。但其实它还是个草台班子。>
举人、进士等有功名的读书人,地位不像楚国、高句丽一样的崇高、稳固。>
吴年说过,“金杯共汝饮,白刃不相饶。”>
关键的不是文章写的好不好,也不是进士、举人的身份。关键的是能力,做事的态度。>
这件事情,震动了整个大汉朝的读书人,打击了他们的气焰。让他们都知道,汉王是汉王。>
独一无二的汉王。>
至于动荡,实在是谈不上。书生造反,十年不成。更何况,大部分的读书人是不敢造反的。>
而且现在吴年驱逐鞑虏,光复辽东成功,个人的威望,到达了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汉朝没有动荡的土壤。>
抛开了被革除了身份的张嵩山等人不说。石显以及剩下的进士们,吴年还是给予了优待。>
石显率领榜眼、探花跨马游街。江县的百姓,也挺好奇咱大汉朝的第一位状元,长的什么样儿,纷纷围观,然后称赞不已。>
“好个年轻英俊的状元公。”>
“是啊。尤其身体高大健壮,不是个文弱书生。要是状元公佩剑而行,真是威武雄壮。”>
“呵呵呵。不错。不错。咱汉朝的状元公,就该是这个样子。”>
之后,吴年又在王宫偏殿内,设置琼林宴。以内阁大臣,六部高官作陪,宴请新科进士。>
然后,其余进士前往各部观政、学习,称“观政进士”。在实习期结束之后,由内阁大臣酌情安排,或往地方做官,或在朝中打杂。>
石显等人,则开始筹备,前往肃顺工作的事宜。>
风光的风光,打压的打压。>
雷霆雨露,都是君恩。>
正是个。>
“金杯共汝饮,白刃不相饶。”>
等风波止歇,吴年还是老样子。在深宫中生活,放手把国家大事,交付给五个内阁大臣。>
遥控国家,逍遥自在。>
深秋渐冷。>
吴年身强力壮,不畏严寒,还是穿着单衣,每天练武,大鱼大肉。但是宫内的太监、宫女,却都换上了秋衣。>
卫襦的寝宫内。>
卫襦也早早的穿上了秋衣,她倒是不冷,只是紧张。>
她怀孕了,而且她跟着吴年打了十几年,年岁已经不轻了,是头胎,可能也是最后一胎。>
她宝贝的紧,各方面都很谨慎。>
“放心了。襦儿你身强力壮,哪怕是头胎,也会很顺利的。”吴年看着紧张兮兮的卫襦,笑着说道。>
卫襦笑而不语,然后微微低下头来抚摸着自己微微凸起的小腹,身上散发着浓郁的母性光辉。>
“希望是个胖嘟嘟的大胖小子。”她也不能免俗,内心渴望是个男孩。>
就在这时,一名太监从外走了进来,手中提着一个精致的食盒。太监对吴年、卫襦行礼道:“大王。贵妃娘娘。王后娘娘遣人送来了莲子桂圆粥。”>
“食盒放下。转告来人,回禀王后娘娘。妹妹多谢姐姐。”卫襦抬了抬手,轻启红唇。>
“是。”太监恭敬的应了一声,提着食盒放在了卫襦的面前,然后转身走了。卫襦小心打开了食盒,拿出了碗筷,小口小口的吃了起来。>
“呵呵。”吴年在旁呵呵一笑。>
香儿那小妮子。>
按照这个时代的说法,真是个贤惠的大妇。不仅是卫襦,凡宫中有妃嫔有孕,她都会关照。>
为了吴家开枝散叶,她不留余力。>
“大王。内阁送来了折子。”卫襦一碗莲子桂圆粥还没吃完,那太监又从外走了进来,手中捏着一本折子,弯下腰,高高举起折子道。>
吴年眯了眯眼睛,折子单独送来自己这里,多半是有大事了。>
卫襦放下了碗筷,取出帕子擦了擦红润的嘴唇,抬起精致的脸蛋儿,露出关注之色。>
虽说,她想要专心相夫教子。>
但是从军多年,真不管事儿,哪有那么容易?>
对国家大事,她非常敏感。>
吴年站起来伸手拿过了折子,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将门枭虎】最新更新章节〖第九百六战十四章 决战黄龙(三)〗地址https://wap.xbqg99.net/417/417613/1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