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 十强敌的惊愕(一)(1/2)
南阳,武关道口。>
严城。>
汉军北撤的时候,南阳地区的庄稼,已经接近成熟了。>
南阳今年风调雨顺,是个大丰年,粮食出产极多。>
陕西那边的情况,河南巡抚陈龙城十分清楚,不敢怠慢,亲自坐镇严城,指挥地方官吏,购买农民手中的粮食。>
把粮食汇聚到严城。>
并加强对境内的监视、巡查,严防有人把粮食运去楚国。>
因为吴年下令,免南阳地区税赋三年。加上他抚恤得当,目前大汉朝在南阳有了一定的民心基础。>
诸事办的十分顺利。>
上午。>
南阳地区的粮食,还在源源不断的往严城运送。陈龙城准备好了第一批粮食,让南阳知府刘常在,负责运送去长安。>
城门外,长长的队伍井然有序,正在等待出发。陈龙城拉着刘常在的手,仔细说道:“刘大人啊。陕西是火烧眉毛了,这一次你不能出一点纰漏。”>
“现在武关道在我们的控制下,我不担心粮草被什么人劫走。但却害怕粮食在路上,因为民夫疏忽,而发霉了。或发生别的什么事情。你一定要小心,再小心。”>
“陈大人放心。如果这批粮食出了问题,我一定拔剑自刎。”刘常在一脸正色道。>
“好。你有这种决心,我很欣慰。”陈龙城终于放心,重重点头道。>
不久后,刘常在拜别了陈龙城,翻身上马,率领队伍往西北方向而去。>
“希望陕西能渡过难关。”陈龙城对陕西的事情,忧心忡忡,捏着胡须注视着粮队离开的方向,久久不肯离去。>
..............>
襄阳。>
临时的府衙内。>
后衙。熊无我赤膊上身,露出如同钢浇铁铸一般的强健身躯,手持一杆红缨枪,练习家传的熊家枪法。>
虽然上了年纪,但他的枪越来越老辣了。>
正所谓枪出如龙,一点寒芒先到。>
熊无我虽然在练枪,但其实心不在焉。他实在是太想知道陕西那边的情况了。>
就是陕西距离襄阳山水阻隔,路途遥远。而且目前楚国在陕西的探子已经不多了。>
消息并不通畅。>
“希望陕西已经大乱了,吴年焦头烂额。”熊无我心中暗道。不久后,他一套枪法耍完,汗出如浆,立刻有亲兵送上了水。>
熊无我端起水碗,咕噜咕噜的喝了个痛快。一名亲兵拿着布巾,帮他擦汗。>
就在这时,熊无我麾下大将北宫伯玉跑着闯了进来,面色赤红,气喘如牛,汗如雨下。>
“可是陕西大乱,流民四起?”熊无我眼睛一亮,立刻把水碗扔了,迫不及待的问道。>
北宫伯玉跑的太急,一时间胸口发闷,弯着腰双手撑着膝盖,大口大口的喘气。>
“哎。你真是急死我了。”熊无我瞪大了眼睛,急得要死,但却也没催促北宫伯玉。>
肯定是有消息了,不差这一会儿了。>
北宫伯玉喘息了许久,才平复了胸闷。站起来一脸凝重的弯腰抱拳道:“大人。情况不妙。”>
消息是探子口述的,但是极为详细。>
北宫伯玉把汉朝在陕西干的事情,都告诉了熊无我。>
熊无我听了之后,如遭雷击。脑子晕乎乎的,不自觉的后退了几步,跌坐在了椅子上,然后发起了呆来。>
北宫伯玉叹了一口气,站在一旁静静等待熊无我,接受这个消息。>
楚汉之争。>
楚国的疆域越打越小,连南阳这个战略要地都丢了。原本的情况,想要反攻南阳,夺回陕西已经不可能了。>
哪知道上天要灭吴年,降下干旱。眼看着陕北即将混乱,流民揭竿而起,吞灭汉军。>
想不到。>
吴年轻轻一挥袖子,就给摆平了。>
简直是不可思议。>
北宫伯玉不由自主的想起了道君皇帝的时候。几年前陕西干旱,楚国干的一团糟啊。>
不仅流民四起,叛乱频发。平定了叛乱之后,楚国朝廷还拿不出钱粮赈灾,把百姓送给了吴年。>
直接壮大了汉国的实力。>
真是。>
人比人气死人,货比货得扔了。>
过了许久,熊无我这才回过神来,抬起头对北宫伯玉连连摇头,苦笑着说道:“这就是国力差距啊。”>
“陕西干旱严重,无数百姓需要口粮。汉军二三十万人马,在关中也需要口粮。”>
“无数运粮的民夫更需要口粮。马要草料、饲料。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将门枭虎】最新更新章节〖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 十强敌的惊愕(一)〗地址https://wap.xbqg99.net/417/417613/1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