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六章 刁民(1/2)
大忙人吴年再一次离开了吴府,来到了辅汉将军府。进入大门后,他被一名官吏请到了一间小客厅内。>
北边位置上,隔着茶几摆放了两张太师椅。左右两旁客座上,摆着四张太师椅。>
刘知行、李勇分别坐在左右。>
茶都泡好了,只等他来了。>
“将军。”刘知行、李勇脸色都很严肃,本在小声说着话,见到吴年进来,立刻站起来行礼道。>
“不必多礼。”吴年来到了主位上坐下,沉声问道:“是什么事情?”>
刘知行、李勇对视了一眼,齐齐叹了一口气。然后刘知行一脸惭愧,双手抱拳,把事情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
吴年听了之后,也露出了凝重之色。>
是山民的问题。>
在此之前。>
吴年从不强迫山民纳粮、出壮丁,采取的态度是请求配合。有很多山村,都非常配合他。>
给粮也出壮丁。>
有的山村,则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既不出人,也不出粮食。属铁公鸡,一毛不拔的。>
这样搞有好处,有坏处。>
在这一次的征途之中,陈家贵布置的情报网络,很多探子、眼线都来自出钱又出壮丁的村子。>
那些不纳粮,不出人的山村,谁鸟你吴年?反而觉得吴年软弱可欺,又不用纳粮,今年去年有丰收,吃不完的粮食,多快乐?>
至于抗战蒙元人,关我们屁事?>
这种山村也蛮多的。>
以前吴年为了不节外生枝,也就与这种山村和平共处。但是现在步子迈的这么大,就必须强硬一些了。>
而托了吴年战胜四个万户,辽东之虎威名的福。尤其是吴年的税收比较低,也不强制当兵,只要出一定比例的壮丁,修桥铺路,兴修水利就行了。>
这种顽固的山村,大部分都乖乖的服软了。但也有一些钉子户。>
其中北山堡西南方向二十五里左右的深山上,有一座牛家村。有五百多人口,牛姓宗族一家独大。>
有个叫牛顶天的人,在宗族内很有声望,就煽动宗族拒不纳粮,还联络了附近三个世代婚姻、交好的村庄一起。>
计算人口,有二三千人。>
他们守着山头,拿着简陋自制的武器、弓箭,也没说反抗,反正就是你北山堡是北山堡。>
要抗蒙元就抗蒙元。>
你自己折腾就行了。>
我们山村上,自己管自己的。不纳粮,不出壮丁,当然更不当兵。>
说到这里,刘知行一脸无奈道:“将军。我前后派遣了三波官吏过去,但都被牛顶天给扣押了。”>
“这一怒之下,想派遣兵丁攻打。但一来他们盘踞在山村上,民风彪悍。攻打自己会有损伤,而且大家都是汉人,他们也都是百姓,就又放弃了。左琢磨,右琢磨,没个解决的办法。”>
强攻倒也简单。>
但是敌人好对付,自己人不好对付啊。他实在不忍心,对这些山村动刀动枪。>
“这要是只有二三千人,也就算了。但任由他们这样做极大的打击将军的威德。那些不甘不愿的山村,要是看到了甜头,也有样学样,都联合起来反抗。将军的扩军计划,怕是要黄了。”>
李勇在旁插了一句嘴,刘知行长叹了一声,无奈的点了点头。>
吴年也跟着叹了一口气,但很快就平静了下来。抬头对李勇、刘知行宽慰道:“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你们不要愁眉苦脸的。把问题解决了就是。”>
“那牛顶天是什么人?与牛家村世代联姻一起的三座村庄,又是什么个情况。领头的又都是什么人?都给我说一说。”>
吴年的表情认真严肃了起来。>
“是。”刘知行点了点头,把详细情报都告诉了吴年。>
以北山堡的势力,想搞清楚这些事情极为简单。>
“我明白了。”吴年听完之后低着头沉思了片刻,抬起头来说道:“今天太晚了。先派人告诉铁牛。让他准备好辎重、粮食、三个百户的兵丁。明天一大早,跟我走一趟。”>
与刘知行、李勇的想法一样。吴年也不想对普通汉人百姓举起屠刀。>
但首恶一定要杀。>
不能心慈手软。>
这样一来,要解决这个麻烦,就得使用一点技巧了。>
“是。”刘知行应声道。>
..........>
牛家村。>
村庄位于深山老林之中,山路特别难走。但是村庄的所在地,山势很缓,因此开垦出了许多的山田。>
更妙的是有一条山溪,就从他们村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将门枭虎】最新更新章节〖第三百九十六章 刁民〗地址https://wap.xbqg99.net/417/417613/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