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九章 王者(1/2)
“哒哒哒!!”>
“吴”字旌旗下,在三个百户的簇拥下,吴年与铁牛策马而行,回到了北山堡。>
沿途百姓,纷纷弯腰行礼,以示对吴年的尊敬。>
来到了辅汉将军府后,铁牛朝着吴年一拱手,便率领人马回去了自己的驻地。>
吴年翻身下马,进入了大门。对随从亲兵说道:“去请刘长史到堂屋。”>
“是。”亲兵应诺了一声,立刻下去了。>
吴年点了点头,大踏步的往堂屋而去。来到堂屋才刚坐下,他便见到刘知行一脸喜色的走了进来。>
“恭喜将军。平了牛家村的事情。”刘知行弯腰行礼道。>
“不过是一点小事而已。都过去了。”吴年笑着摆了摆手,然后请了刘知行坐下。>
这可不是小事。如果不摆平了,那会引起连锁反应的。但是刘知行看吴年说的轻巧,便也没有多说什么。>
“知行啊。我打算效仿汉高祖与关中百姓约法三章的事情。招募我们山村的村长或代表来到北山堡。与他们订下约法。把我们征收粮食、征召壮丁彻底定下,变成一个章程。你觉得怎么样?”>
吴年很是客气的询问道。>
虽然他是有了想法,但总该与大总管商量一下的。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商量这个事情,是不是合适,是不是现在可以执行。>
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刘知行闻言眼睛一亮,脸上浮现出一抹红云,拱手说道:“将军。这是好事。我觉得应该马上办。”>
秦末。因为秦朝的法律严酷,又繁杂,百姓无法适应。>
汉高祖刘邦用韩信的计谋,攻入关中。>
与百姓约法三章。杀人、伤人、偷盗判罪。就这三条法律。使得关中百姓,民心大悦,立下了汉朝的基础。>
在此之前。>
吴年自称是【辅汉将军】,用来号令辽东。但是真正鸟吴年的,却是极少。>
比如说这一座座山村。有的自发出钱粮,出壮丁。有的就是牛家村,或隐藏的不服气的,类似于牛家村的存在。>
吴年如果在辅汉将军府召见山村的村长,或代表,把这件事情给敲定了。>
也就是辅汉将军府,正式填补楚国离开之后的权力真空,变成真正意义上的官方。>
都统文武大事,杜绝类似于牛家村的事情。>
这是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是大好事。>
“派人去办吧。”吴年见刘知行一下子就赞同了,很高兴,欣然说道。>
“是。”刘知行应了一声,立刻干劲满满的转身下去了。>
刘知行离开之后,吴年收起了笑容,眸中闪烁着深邃的光芒。>
虽然现在想别的事情,为时尚早。>
但蒙元人、高句丽人、甚至于楚国人都是虎狼啊。>
俗话说得好,未雨绸缪。>
要是赶走了蒙元人,而形势没有好转,反而更加凶险。>
我也不能束手待毙。>
想到这里,吴年深呼吸了一口气,抬起头来看向南方,摇了摇头后,起身离开了堂屋,回去了吴府。>
......>
十月寒冬。>
鹅毛大雪落下,为一座座山峰盖上了厚厚的棉被。>
北山堡内。家家户户的屋顶,也是堆满了积雪。但是街道上却有民夫,定期的清扫,很是干净。>
“这就是赫赫有名的北山堡啊。”>
几个壮汉簇拥着一辆马车,自北方来到了北山堡城门口。壮汉上前与守门的兵丁交涉。>
马车的车帘子掀开,一名青年男子探出车厢,观看北山堡,发出了一声感慨。>
真是雄壮啊。>
看这高大坚固的城墙,看这哪怕是下雪天,也是披着蓑衣严加戒备的兵丁,真是武德充沛。>
不愧是辅汉将军吴公,起家的地方。>
牛逼。>
青年叫江桂。一座名叫江村的小山村村长的儿子,响应吴年的号召,前来参加村长大会。>
不过他不是村长,村长是他老子,也是族长。只是老村长年迈,行动不便,就派遣他来了。>
前方的壮汉与兵丁交涉完毕,江桂也把头给缩了回来,放下了车帘子。马车车轮滚滚,进入了北山堡内。>
立刻有官吏,安排了江桂的住处。>
三天后。>
辅汉将军府,堂屋内。>
作为客座的太师椅、茶几什么的,都被撤走了。只留下了北边主座上的两张太师椅。>
但是整个房间,并没有因此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将门枭虎】最新更新章节〖第三百九十九章 王者〗地址https://wap.xbqg99.net/417/417613/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