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33章 另谋出路(1/2)
“是嘛?我不记得了。? 卐¤网 ”
沈侃暗叫一声不妙,赶紧打了个哈哈,起身溜之大吉。
“你回来,我还要未说完呢。”
“哎呀,我还有件事要办,明日再说吧。”
沈沛薇看着兄弟溜走的背影,问道:“怎么回事?”
“也没什么。”沈沛文疑惑的摇摇头,“这些日子五弟的变化真大,像完全换了一个人似的。”
“长大了,自然变得不一样了,以前不懂事而已。”沈沛薇不在意的说道。
“或许吧。”沈沛文又不免摇了摇头。
次日一早,沈侃起床之后,先打开了窗户,一缕阳光扑进了屋里,连日阴蒙蒙的天气终于放了晴。
这时代的冬天要比后世冷了许多,即使在苏州,冬季也时常遇到雨雪天气,偶尔甚至气温低于零下。沈侃猜测除了科学家分析的小冰川气候之外,人口城市的规模或许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即温室效应。
晴天令人有说不出的痛快,阳光温暖,几只麻雀在篱笆上欢快的跳着叫着,树上的梅花更显可爱,这样清新的晨景,沈侃将昨晚沈沛文的怀疑,完全忘记了。
双手倚着窗栏,念了一句背过的诗经:“投我之木桃,报之以琼瑶。”
一想到要学习四书五经,沈侃顿时没了兴致。这时听到细微的脚步声,人影一闪,采冬蹦蹦跳跳的进了院子。
“少爷,家里来客人了。”
“是谁?”
“几位族里嫁出去的姑奶奶。”
“哦。”
反正一个都不认识,沈侃懒得关心,关上窗户转身坐下。?? ? 的牡丹阁,站在窗外,就听屋里有人说道:“咱们识字,自是也要女儿识字,奈何虽有心教导,到底碍于舔犊之心,未免宽纵了些,所以自古就有‘易子而教’,如今看来委实有道理。如若沛文你真愿意委屈做个西席,就怕我们家穷拿不出束脩来,唉!”
“自家人还讲什么束脩?”
沈侃从窗户往里面看去,说话的正是大姐沈沛文,见她又说道:“不瞒姑姑们,因娘亲和四婶诸事缠身,正巧我与二妹终日无所事事,心里很过不去,本就打算今年教妹妹们读书。”
原来如此,沈侃还以为她不想嫁人了呢,立志自谋出路,给人教书为生。
女人教女人,这在沈家乃是传统,在古代社会也不鲜见。有趣的则是在以男人为尊的时代,女人教书也得必须规从儒门规矩。
送儿女拜师必须得给束脩,也就是学费,这是很重要的礼仪,也是教师赖以为生的收入来源,因此学生的家中即使再穷也得想办法送些东西。
而女人大多心细,处事敏感,即使再亲近的关系,也不愿平白受人恩惠。卍 沛薇要钱做什么?一日两餐并书本纸墨等供给,都在公账里开销便是了。其实她们姐妹也教不了多久,眼瞅着也将出阁了。”
几位姑姑连声道谢,然后话题一转,说到了嫁人上头,沈侃不想再听了,扭头就要走。
这时候因害羞而逃出来的沈沛文现了他,说道:“别走,正要找你呢。”
沈侃装模作样的深施一礼,笑道:“见过先生。”
“休要作怪。”沈沛文走到近前,关切的道:“听说你在帮顾老爷设计园子?”
“是啊。”沈侃点头。
沈沛文说道:“那你没留意风水么?贸贸然的,就不怕将来人家出了祸事,怪罪在你头上?”
“风水……?”沈侃惊讶起来,意识到自己疏忽了。
风水之学在他看来当然属于封建迷信,可是中国古代的风水择吉术确实是一种文明遗产,深奥难懂,在古代不讲究堪舆之说怎么能行?
沈沛文见他一脸迷茫,摇头说道:“就知道你不懂这个,就拿迁都来说,许多大家不断提出批评,连太祖皇帝都敢议论,何况是你呢?”
沈侃赶紧说道:“请姐姐指教。”
这时沈沛薇说道:“这个我知道,他们说金陵的山形而不聚,江水流去而不留,秦淮河又是西注,与风水上的‘砂关锁’不相应,是以根本不宜做帝王之都。也有人虽不同意,也不得不承认,金陵城的风水是以逆水而结的气力,城池布局也稍嫌单薄,的确不如北平城的雄壮和厚大。”
“是嘛?”沈侃越不懂了,他只知道金陵的紫气被截断过,所以犹如被下了诅咒,凡是定都于此的王朝几乎都是短命的。
现在才知道还有这样的说法,事实上明成祖朱棣迁都,尽管原因非常复杂,但确实也有出于风水方面的考虑,倒是时下士林的各种所谓风水上的论证和说法,说穿了无非就是为了证明朱棣迁都的正确性而已。
如果风水那么灵验,明清两代王朝也不会灭亡了。
当然古人异常重视风水,沈侃不能不慎重以对。
历史上明清朝廷都对北-京城的风水进行过刻意的保护,比如城西北是朝廷的风水之脉,所以对玉泉河的上游下令保护,禁止在西山凿石挖窑。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寒门望族】最新更新章节〖第0033章 另谋出路〗地址https://wap.xbqg99.net/428/42899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