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八章 流求岛与大宋的区别(1/2)

流求军乐队里的铜乐器都是王德发主家领着工匠亲手打造出来的。

他认为既然在军队与作坊方面完全采用不同于大宋的方法,那么在外表上也要更大程度不同一些吧。

让大宋的特色,更加“特色”吧

他们很快就组织起了豪华庄严的仪仗队,声音嘹亮的军乐队特别是那一身镶着金丝绳的仪仗服,当仪仗队的队员们齐声唱着流求军歌时,他们完全不同于大宋土鳖兵将的样子了

大宋体制中,文官官服永远会比军官官服漂亮;但是在流求的官服中,军官才是披金镶银而文官只是统一的灰色棉布上衣下裤。

大宋轻武重文看轻工匠,那么流求岛就正好相反。

在流求岛,军官的收入确实比平常人等高,连带着工匠的收入也高。

这里有微妙的不同之处,流求军官和文官的工资和福利当然完全是张岛主发放,而工匠的工钱则主要由雇佣者决定。

除了由张岛主们雇佣的所谓“公家技术员”之外,其他的工匠的工钱,张岛主除了发布了最低工资要求外,其它的,他根本不管不问。

当然有很多工匠也想要公家技术员那样的高工钱,但是他们要在技术上能超过那样的人不说,还要能找到雇主出这样的钱雇佣啊。

雇主们都想要用最低工钱找到工匠,但是他也得能找到算,流求岛上可没有什么限制人身自由的地方。

张岛主和他的朋友们一直深深地认为,只有自由才会是创造精神的源泉,否则只能是漂亮而骗人的口号。

当然,岛上的所有人都要遵守流求岛上的规定,这个是不变的底线。

守着大宋这个庞大之极的市场,流求岛的货物从来不愁卖,所以,在大宋境内公开发行的流求时报上,招聘工匠或是帮闲的广而告之从来都没有停过。

而且,那些广而告之都一一把招聘的工钱和其它条件都写了出来。

这样一来,凡是自信有能力的工匠或是帮闲们都往流求岛跑,好在这个时候两岸的交通运输方便之极。

先前,张国安岛主他们设置的宁可赔钱也要保持定点定时的帆船航班,现在终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两岸之间的客货海船已经连成了一条钱了,除了特殊的天气海况,基本不断呢。

只要用心打听一下,可以随时搭乘上去流求岛的海船无论是商货船还是专门的客船,都是极为便宜的。

当然,这种客货两旺的交流气象也和大宋政府的默许,甚至暗中参与有关。

大宋政府方面的目的自然不必言表,流求时报从不对大宋政府的处事说三道四,双方貌似一直停留在经热政冷的状态。

双方民间交流的热情似乎一直没有影响到顶层。

大宋时报,类似于官家报纸,它从一出现,影响力就远超先前的民声报。

事实上,大宋时报一开始时就是模仿流求时报的运营方式,只不过不屑于同时还要挣出什么广而告之的收费。

大宋政府给他们提供的经费十分充足,如果要是让杨友行主编看了,会眼红的。

其实主要是平章贾似道常常大笔一挥,随便就拔给了他们大笔的经费。

平章贾似道对舆论宣传系统具有先天的重视性,他一直认为:

什么是民声谁把话留在了纸上留在了书上,能让别人看到,能流传下去,那就是民声

所以,他热衷于舆论宣传事业,明里大力支持大宋官家指定办成的大宋时报;暗里仍然保持着对民声报控制。

从这两份报纸上的新闻和消息来看,大宋眼下不是小好,而是大好,一天天好下去,全世界都不如大宋。

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大宋时报上,甚至除了报一点点流求岛的负面新闻,根本都不报什么其它蛮夷地方的事情,他们才没有流求时报的闲工夫。

大宋时报主办的目的十分明确,它就是为大宋官家,就是为赵家人服务的,只有大宋官家喜欢看的,也喜欢让别人看的东西才会登在报纸上。

所以,流求海军从海外载誉而归的通讯报道当然不会出现在大宋时报上,除非那支海军沉船了或是被打败了等消息吧,可惜一直没有等到。

大宋百姓是从流求时报上看到流求海军的事迹,也也看到了那次迎接海军回归的盛况。

眼下,大宋官场上人人主要看大宋时报,那上面有官家的各种指示和圣意,更重要的还有官员的升迁变动情况。

大宋民间则人人主要看流求时报,那上面主要有世界各国的趣闻趣事,更重要的还有各种可能能让人发财的情况。

上层社会和低层社会现在看来,貌似撕裂的,但是一时间相处无事。

大宋政府不需要封锁啥不良信息,只要人人都去忙着挣些钱钞,自然没有人对他们说三道四也许,这个时空的人,眼下都属于境界太低的缘故吧。

流求海军欢迎仪式的报道,让每一个用心读报的读者过目不忘。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与南宋同行】最新更新章节〖第二百七十八章 流求岛与大宋的区别〗地址https://wap.xbqg99.net/43/43279/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