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4:十乌横祸(四)(1/3)
“文注推荐的人,那必是人中龙凤了。”沈棠一副极为感兴趣的模样,顷刻眉梢又染上浅浅忧愁,嗟叹道,“只是,这等人才尚有大好前程,跟随我去陇舞……”>
沈棠欲言又止。>
将茶艺精髓捏得死死。>
徐解忙道:“吾那顽劣堂弟若能跟随沈君,是他幸事。他自小父母双亡,是解当成半子养大的,只是性格顽劣、不服管教,还担心他会给沈君惹麻烦……”>
沈棠问:“文注的同族堂弟?”>
“是,今年十六。”>
沈棠蹙眉道:“这年岁也太小了……陇舞那地方,这孩子未必能吃得了这苦。”>
徐解:“……”>
莫名觉得这话从沈君口中说出很有喜感,十六岁的堂弟是沈君口中的“孩子”,那么堪堪十四的沈君岂不是幼童?>
他笑道:“沈君不用担心,倘若连这点儿苦都吃不了,他也别整天嚷嚷着‘封狼居胥’、‘饮马翰海’了,白白让人笑话。”>
话说到这个份上,这人若不收下来就是结梁子了。沈棠便应了下来,表面上与徐解把盏同欢——徐解喝酒她喝茶——内心浅浅勾唇,将一切算计不着痕迹地掩藏。>
尽管徐解没跟吴贤明面上离心……>
但是,跟徐解同族的有为少年入自己帐下,什么信号,不是一目了然?>
关键是,这不会引起任何人警觉——吴贤不会介意,秦礼不会质疑,甚至身处局中的“猎物”徐解更不觉得自己遭了算计,只以为此举是为报答沈棠的信任。>
所以说——她这般剔透玲珑似水晶的真诚之人,哪有什么心眼儿呢?>
饭可以乱吃,话不能乱说。>
之后几日,沈棠基本是带着徐解熟悉各处,保证他能无缝衔接上任。徐解越了解越心惊,同时也积攒更多的疑惑。沈棠见他欲言又止:“文注可是哪里有疑?”>
徐解道:“沈君不带人走?”>
沈棠佯装茫然:“我带人走啊,文注,我总不能孤身一人走马上任……”>
徐解:“河尹庶民,不带走?”>
虽说乱世人命如草芥。>
但人力却是珍贵的资源。>
在河尹落脚,并且修生养息一两年的庶民,早已不复流民时的瘦骨嶙峋,特别是正值青壮年的劳力,正是陇舞郡急需的。沈棠完全可以借着这个当口,散播流言动摇人心,吓唬庶民收拾包袱跟着沈棠一起走。沈棠走到哪里,他们便在哪里扎根经营……>
徐解蹙眉着给沈棠出主意。>
散播流言蜚语引发恐慌是极其常见的操作方式。人人都嫌弃难民草寇,但他们不会嫌弃能立刻创造劳动价值的劳动力。沈棠在他们中间还有着极高的名望……>
哪怕达不到振臂一呼、万民跟随的程度,但只要沈君愿意,多得是人追随。>
带着他们,陇舞郡经营起来也容易。>
但沈棠不一样。>
自打使者带来平调消息,她就命令官署上下官吏各自安抚治下庶民,让他们安安心心准备秋收,经营好自己的小日子。>
沈棠听完呆了良久。>
喃喃:“还能这样?”>
徐解:“……几位僚属没提醒?”>
沈棠好笑道:“他们知道我脾性,即便能这么做,也不能这么做。咱们耗费多少心血才让他们脱离盗匪难民身份,安心种田经营?为一己私欲将他们带走,踏上生死未卜、前途不知的路,岂不是本末倒置?我当年一穷二白来,能将河尹治理成如今模样,自然也有信心让陇舞成为第二个河尹。”>
沈棠真不知这法子?>
祈善几个不会提醒?>
她知道,祈善几个也提醒过了。>
但结论是没有必要。>
且不说这一路过去会消耗粮草,即便粮草足够,庶民到了陇舞郡,最大的作用也只是帮助开荒。他们的效率能比武胆武者更高?因此,思量过后便将其搁置了。>
徐解闻言道:“沈君,仁义。”>
发自肺腑地认可对方。>
好人,真的是大好人!>
哪怕徐解想从对方身上找出一丝伪善的痕迹都难,对方举止坦荡,言行真诚,宛若一泓能一眼见底的清泉。乃是徐解平生所见最纯善之人,但又带着一定的锋芒。>
沈棠被他夸得微微脸红。>
嘿嘿,怪不好意思的。>
沈棠没打算带走普通庶民,于是有人不爽了。对方听到消息,不待喘口气、喝口茶就杀到官署。定睛一看,不正是医馆的董老医师?老人家满眼写着愤怒。>
沈棠担心对方气出个好歹。>
忙让人给他沏了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退下,让朕来】最新更新章节〖394:十乌横祸(四)〗地址https://wap.xbqg99.net/430/430984/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