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为何读书?(1/2)
在古代,没有网络,信息只能靠口口相传。>
所以不仅很慢,而且没有准确性。>
秦修文前几天听说了此事,却并未放在心上。>
毕竟顾北川年不过二十,能在诗词一道上有如此造诣。>
便已经是圣人老爷赏饭吃,若是还能开创一种新字体,便多少有些说不过去了。>
所以他打算过些时日,亲自去飞鸿酒楼一观,以辨真伪。>
只是最近几日,书院之中事务颇多,他也尤为繁忙,便耽搁了。>
此时恰好顾北川来访,便省了麻烦,当面问出。>
顾北川闻言,有些愣然,未曾料到此事竟发酵得如此迅速,这便传到秦修文耳中了?>
“秦兄,这也无纸笔,不如我吟诵于你听?”>
“不可不可,若是佳作,自然要写下来,才能更添三分意境。”>
“贤弟莫非忘了这里是何处?怎会缺少笔墨纸砚?”>
果不其然,秦修文话音刚落,不消片刻,便有书童送来了笔墨。>
顾北川无可奈何,只能提笔落字。>
片刻后,以狂草写就的二十八字便跃然纸上。>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秦修文看着那诗,有些失了神,不知不觉便吟诵出声。>
“好诗!当真是一等一的好诗!”>
“顾贤弟小小年纪,便能打破前人枷锁,以秋景抒豪情,当真是难得!”>
秦修文何等造诣?>
一眼便看出此诗精髓所在,当即便忍不住夸赞之声。>
淮南有多久没有出过这般有灵气的读书人了?>
更为难能可贵的,其实是那字。>
笔走龙蛇,笔势蜿蜒不断,狂放不羁之意,跃然纸上。>
传言竟非虚言!>
顾贤弟竟真开创了一家不逊于楷、行、篆、隶四大书的书法流派!>
了不得!当真是了不得啊!>
淮河后浪推前浪!>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古人诚不我欺!>
“顾贤弟当真大才也!”>
“老朽空活数十年,才有你这般成就,着实叫人汗颜。”>
“秦兄说得哪里话,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我不过是侥幸了些。”>
“如此诗篇,怎能以侥幸度之?顾贤弟万不可妄自菲薄。”>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顾北川还能说些什么呢?>
本以为秦修文的感慨已经结束,可谁承想,他沉思片刻过后,又说道:>
“顾贤弟可想参加来年春闱,考取功名?”>
“秦兄说笑了,我现在一介白身,毫无功名,如何能参加得了来年春闱?”>
春闱选拔的是贡元,参加殿试之后便是进士!乃是大乾第二隆重的选拔性考试,参加者必须有举人功名。>
一介白身,确实不可能参加。>
但也不是没有例外!>
只见秦修文继续说道:“京都国子监祭酒胡俨是我好友,贤弟若是愿意,我可以给他写信,推荐你入国子监。”>
“到时便可以监生身份参加春闱。”>
此言一出,顾北川顿时大惊。>
国子监是什么地方?那可是大乾传授经义的最高学府,更是担当整个国家教育管理之职的机构。>
入国子监者,皆为国子!王侯公卿士大夫之子弟也!>
换句话说,就是官二代和勋贵二代们读书的地方。>
这类人,也叫做荫生!寓意为,得了父辈余荫,才得以入国子监求学。>
剩下一类人,便是贡生。>
乃是各地官学按照一定名额选拔出来的优秀生员,一般为秀才。>
而像顾北川这类毫无功名加身,又不是二代的人,想要进国子监读书,就只有一种办法——得大儒举荐。>
这里的大儒可不是一般的大儒,除了有名声有著作以外,还得在国子监任职。>
而且职位还不能低,至少得七品官以上!>
那就只有国子监祭酒,司业以及监丞有举荐资格。>
像什么从七品的主簿,博士,便没有资格举荐。>
助教和直讲就更不用说。>
而且就算举荐,一生也只能举荐一人!>
且这人之后若是未能在春闱中金榜题名,举荐之人也是要担责任的。>
秦修文让他入国子监,走得便是举荐的路子。>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逍遥郡马爷】最新更新章节〖第34章:为何读书?〗地址https://wap.xbqg99.net/460/46059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