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杀降不详,纳降要凉(1/2)
第十章杀降不详,纳降要凉>
“孟德,孟德…”>
远远就听到夏侯惇、夏侯渊兴奋的喊叫声。>
曹操抬眸,略微有些意外。>
似乎,这个时间,他们俩应该在追击黄巾贼吧?怎么回陈留了?难道,剿灭黄巾的过程中?出什么意外?>
刚刚想到这里,夏侯惇与夏侯渊已经闯入阁内。>
正想要开口说话,见到曹操身旁的荀彧,急忙闭上了嘴巴,事关军事机密,照理说,不能让外人听到。>
曹操登时体会了他俩的意思,一扬手,介绍道。>
“这位是荀文若,以后就是我们的军师了。他不是外人,元让、妙才有什么话,但说无妨!”>
夏侯惇、夏侯渊与荀彧互相行了一礼,算是认识了。>
旋即,夏侯惇扭过头,颇为兴奋的说道:“孟德,黄巾贼连同家眷,共计三十余万,他们…他们派人来请降了!”>
请降?>
这是好事儿呀!>
曹操猛地一拍桌案,大喜过望…>
果然,依照易小天《论游击战》十六字真言,黄巾贼不堪重负,真的降了,兖州的黄巾叛乱彻底的平定,以后总算是可以安心治理这片土地了。>
好事成双,哈哈哈…>
大笑,曹操当即大笑出声,夏侯惇、夏侯渊也附和着笑出声来…>
哪知道,笑声刚刚浮起。>
“明公。”荀彧却是猛的站起,伸出手打断了他们的笑意,旋即一本正经的讲道:“三十万黄巾贼请降!这是祸非福呀!”>
唔?是祸非福?这是何解?黄巾贼降了?兖州安定了?这不是皆大欢喜么?哪里又变成祸患?>
曹操有点意外,夏侯惇、夏侯渊兄弟也是云里雾里。>
“曹公可想过如何安置这三十万降兵?”荀彧一针见血的点明问题的关键…>
咻…>
一下子,曹操明白了。>
他的笑声戛然而止,甚至额头上隐隐汗水直流…>
如何安置降兵,从先秦到汉武一向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长平之战,白起坑杀赵国降卒四十余万;楚汉相争,项羽坑杀秦国降卒二十万。>
历史上总总坑杀降卒的故事,不是没有缘由的。>
究其原因…>
黄巾贼投降,说好听点,这是三十万降兵;>
说不好听点,这就是三十万张嘴,还是身怀案底,曾经造过反,未来不知道会不会再次造反的嘴!>
纳降容易!>
可是纳降之后呢?>
兖州的粮食库存很可能会被迅速的掏空。>
万一,这群降卒再生出什么不满,保不齐又是一场兵变!荀彧尽管没有明着讲,可这一桩桩,一件件,没有一个是让曹操省心的!>
那么?杀了?>
所谓杀降不详…>
可是在粮食并不充足的兖州面前,在“压力山大”的曹操的面前,他又能怎么办呢?>
呼…>
曹操长长的呼出口气。>
“先生?可有良策?”>
他把希望寄托在荀彧的身上,希望荀彧能提出些锦囊妙计。>
荀彧却是摇了摇头…>
这是意料之中,世间安有两全法,哪有既纳降三十万降卒,又能保证兖州粮食供给的方法,荀彧又不是神仙,他岂能凭空变出粮食来呢?>
一时间,曹操一筹莫展!>
……>
……>
一连两日,曹操借故,没有去见黄巾贼的使者。>
他不知道该如何答复。>
难题,这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蛾贼四处劫掠的时候,曹操天天盼着他们投降,充实手下军队。>
可是,人家真的投降了,现在曹操怂了,不敢接受了。>
三十万张嘴;>
三十万,随时都可能爆发的不稳定因素;>
何况还有,黄巾贼与曹操的不共戴天之仇,他的好兄弟鲍信还死在他们的刀下呢。>
是纳降?还是杀降?亦或是放任他们自生自灭?>
衙署中,曹操再一次陷入了沉思…>
沙沙…>
风吹落叶发出沙沙的声响。>
落针可闻的静谧,游荡于整个衙署之内。>
气氛也变得愈发的凝重…>
却在这时。>
“孟德…孟德…”>
踏踏踏的脚步声响起,清脆而响彻…>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三国:摊牌了,我是曹操】最新更新章节〖第10章 杀降不详,纳降要凉〗地址https://wap.xbqg99.net/463/46385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