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征辟(1/3)
大汉朝的这些地方诸侯们,刘辩觉得也是挺有意思的。>
不管是翻史书,还是看奏折,都能很清楚的看到他们忠贞不二为社稷献身的精神。>
甭管他们做什么,他们的口号永远都是为了汉家社稷,为了朝廷。>
但仔细看看他们干的事情。>
打着汉臣的名义,疯狂开疆拓土。>
没有任何一个人例外!>
在刘辩的眼中,这些人哪还算是什么臣子呢?>
回到崇德殿的刘辩,翻看了一下尚书台最近送来的折子。>
然后对着地图开始了点兵点将。>
“益州牧刘焉的几个儿子是不是在朝中?”刘辩最先将目光放在了益州。>
因为他很清楚,刘焉这老小子现在已经基本上独立了。>
他的几个儿子好像在不久后还准备攻打京都。>
虽然那是在董卓迁都之后发生的事情,但历史发生了改变,刘辩也担心他们会在自己重整旗鼓之时,闹出点幺蛾子,搞出不好的影响。>
荀攸上前说道:“回陛下,刘焉几位年长的儿子,皆在雒阳。”>
“长子刘范曾为左中郎将,而今赋闲在家。”>
刘辩点了点头,“原来袁绍抢的他是他的官,其他人呢?”>
“此子刘诞为治书御史,幼子刘璋为奉车都尉。”荀攸回道。>
刘辩才注意到原来刘璋这厮竟然也朝中。>
“迁刘范为昌黎太守,刘诞张掖太守。”刘辩的手指从地图的东侧一直划拉到西侧,然后说道。>
荀攸看的一脸懵,“陛下,昌黎、张掖可不是太平之地。”>
这准确而言,都已经不能算是大汉的疆域了。>
虽然名义上还在,这两地根本就不遵朝廷之令。>
刘辩轻笑,“对于反骨上长了个脑袋的刘氏宗亲,朕这么做,应该已经算是很仁慈了吧?阻隔道路,暗中置办乘舆,朕可以暂时装作不知道。但他的儿子都在京畿,父债子还,就先付出点儿息吧。”>
荀攸吃了一惊,“陛下,益州牧欲反?”>
刘辩神色淡然的点了点头,说道:“刘焉上言以州牧牧守一方,又在听闻益州乃龙兴之地之后,立马就选择了当益州牧,你说呢?”>
荀攸震惊的有些口干舌燥。>
他并不怀疑皇帝所说的这些事。>
他现在就想知道,十四岁的皇子久在深宫,是怎么知道这些事的?>
“你是不是很好奇朕是如何知道的?”刘辩笑问道。>
荀攸神色木然的点了点头,表情有些呆滞。>
刘辩仰头轻吐一口气,颇为感慨的说道:“朕,曾与梦中巡游三千世界。”>
荀攸:……>
这说法,是叫他信还是不信呢?>
太离奇了。>
刘辩哂笑一声,继续将木头投向了地图。>
“刘表的儿子是不是没有一个在朝中?”刘辩问道。>
“陛下恕罪,此事臣的确并不清楚。”荀攸摇了摇头,“此事应问询太中大夫杨彪,他对这些事情可能了解的比较清楚。”>
“故司空刘弘应当也是清楚的。”>
“宣吧!”刘辩颔首,“让张温也一道来一下。”>
“唯!”>
在这三人到来后,刘辩一句废话都没有直接就将方才那个问题抛了出来。>
杨彪刚要开口,刘弘就抢先一步说道:“回陛下,刘表长子刘修为东安太守。其余两个儿子,以及数个从子,似乎皆在荆州。”>
“东安太守……”刘辩念叨了一句,“迁云南太守。”>
“刘琮似乎还年幼,刘琦倒是到了出仕的年纪了,征为东海相吧。”>
殿上几人,尽皆石化。>
这征辟征的更像是在折磨人。>
刘修若是去了云南郡,刘表大概第一个不答应。>
“臣请陛下三思,刘修乃荆州牧嫡长子,若迁为云南太守,恐怕不太合适。”杨彪劝道。>
刘辩扫了一眼这几人,“朕没有问你们的意见,此事不需商议。”>
“朕虽年幼,但还不想看见在朕的疆土内竖立着无数个无名却有实的诸侯国。”>
“更何况,身为宗亲难道不应该奋勇当先的,肩负起为伟大国家开疆拓土的重担吗?”>
荀攸在众人面面相觑的时候,笑着说道:“诸公,陛下也并非是要杀了他们,只是换一个更适合他们的地方而已。”>
杨彪见刘弘与张温都在装死,也只好按下心中的不快。>
“征曹仁为讨虏都尉,关羽为宣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三国:兴复汉室,从诛杀十常侍开始】最新更新章节〖第39章 征辟〗地址https://wap.xbqg99.net/465/46532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