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二章 不够(1/2)
李泰眉头微皱,他也想让侯君集重新掌权,毕竟这对他也有很大的好处。>
但是让侯君集掌权,并不是到李世民面前说说就行了。>
不然别说让侯君集掌权了,他自己还会引起李世民的不喜。>
在他看来要想让侯君集掌权,需要等待一个时机。>
时机?>
李泰突然想到了什么,眼睛一亮,说道:“朝廷正在选人去突厥出使,你问问潞国公,本王推荐他去如何?”>
朝廷准备遣使去突厥的事情,也是刚刚传出来的。>
李泰本来也没往上面想,毕竟侯君集是国公,出使这种小事,肯定不能让侯君集去。>
但是现在他突然觉得这是一个机会。>
“出使?”侯德一愣,有些不高兴。>
要不是顾忌李泰的身份,侯德都想骂人了。>
朝廷准备派使者去质问突厥为何到大唐来劫掠的事情,他自然也知道了。>
像这样又算不上什么大事,且有一定危险的事情,根本不是什么好差事。>
李泰察觉到侯德有些不悦,淡淡道:“潞国公现在缺的就是机会,只要能被父皇启用,也就代表父皇的气已经消了,要想重新掌权还难么?你把本王的话告诉潞国公,看他愿意不愿意,要是愿意,本王就去求父皇,要是不愿意就算了。”>
“是,我一定把魏王殿下的话带到。”侯德连忙说道。>
侯德离开芙蓉园回到侯府,把李泰说的话告诉了侯君集。>
“爹,孩儿觉得魏王只是想利用我们罢了,根本不想帮你。”侯德愤愤不平的说道。>
侯君集摇了摇头,说道:“老夫倒是觉得这是个好机会。”>
“爹,出使突厥,明明是个吃力不讨好的差事,你为何说是机会?”侯德说道。>
“只要陛下愿意用老夫,老夫官复原职的时机就不远了,老夫怕就怕陛下不用老夫。你说这是不是一个机会?”侯君集说道。>
他觉得之前有些小看李泰了,他之前还觉得李泰眼高手低。>
现在看来,李泰还是有能力的。>
朝廷要遣使去突厥的事情,他不仅知道,还知道其中的内情,但是他当时也没想到这个办法。>
“这么说爹你同意魏王的办法?”侯德问道。>
侯君集点了点头,说道:“你马上去告诉魏王,就说他的恩情,老夫感激不尽。”>
虽然世家和长孙无忌都答应过帮他重新掌权,但是侯君集知道,要想掌权,只能等到大唐对外用兵的时候。>
到时候他才能有机会戴罪立功。>
侯君集自然不想等那么久,如果在那之前能掌权,到时候他可就不是戴罪立功了,而是有机会凭借功劳更近一步。>
……>
皇宫,甘露殿。>
房玄龄把出使的人员选好,立马报给了李世民。>
李世民随便看了看,就同意了下来。>
毕竟此次出使只是做个样子,出使的人员根本不重要。>
李世民想了想,把林轩之前说的话,和房玄龄说了一遍,然后问道:“玄龄,你对此事怎么看?”>
一般像这样的事情,李世民喜欢听长孙无忌的意见。>
但是因为之前的事情,李世民虽然依旧相信长孙无忌,但是已经不像以前那么相信了。>
房玄龄沉吟道:“陛下,土豆这种东西臣闻所未闻,但如果真像泾阳县侯说的那样,占领草原完全没有问题。不过突厥人和大唐人融合起来,恐怕有很大的麻烦,陛下真的决定到时候从大唐迁移百姓到草原去?”>
对于土豆他确实不知道,也不知道怎么评价,他相信林轩应该不会用这样的事情来欺骗李世民。>
但是想要吞并一个民族,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
之前灭掉东突厥,也有一部分人投靠了大唐,但是大多数人,都投靠薛延陀。>
草原缺少各种物资,条件也比不上大唐,那些人为何不投靠大唐?>
这关乎到一个民族的习惯,和性格。>
游牧民族虽然经常劫掠中原王朝,但是你让他天天耕地,吃五谷杂粮,他能吃的惯?>
加上游牧民族好勇斗狠,很难和大唐的百姓融合到一起。>
汉代羌人分布很广,部落繁多。为隔绝匈奴与羌人的联系,汉王朝在河西走廊设有敦煌、酒泉、张掖和武威四郡,建立了地方行政系统,设护羌校尉等重要官职以管理羌人事务。同时,归附的羌人大量内迁,从地域上分为东羌和西羌。进入中原的东羌附居于塞内而与汉族杂居、通婚、融合,从事农业生产。>
但是羌人不断反叛,耗费了朝廷大量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我在大唐能签到】最新更新章节〖第四百二十二章 不够〗地址https://wap.xbqg99.net/482/482489/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