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一章 林轩到底想做什么?(1/2)
这些禁军离那些跪坐示威的人还有一丈多远分成了两队,踏着整齐的脚步,没多久将这些人围了起来。>
禁军齐齐的将手中的武器杵到地上发出的声音,让许多人忍不住有些颤抖。>
禁军守卫皇宫本就是大唐士卒中最精锐的,而大唐承平不久,这些禁军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兵,能活下来,谁手上没有几条人命,身上自然带着一股杀气。>
领头的四人开始看到这些禁军的时候,并没有多少表情,但是当被禁军围住的时候,感受到一股骇人的杀气,心里也有些慌乱。>
“这些禁军该不会要对我们动手吧?”>
“孙先生,现在应该怎么办?”>
“孙先生,快想想办法。”>
那些跪坐的士子大多和贺瑜根本没有关系,有的是敬重贺瑜的名声,听到贺瑜被林轩气死,愤怒之下前来的。>
有的是抱着刷一波名声来的。>
他们觉得人数众多,李世民不可能对他们怎么样,最后很可能妥协。>
而能逼得皇帝妥协,参与的人也有了吹嘘的资本。>
正所谓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让他们摇头晃脑的吟诗作对,他们自然没问题,但是让他们直面禁军,他们没几个能保持淡然的。>
被众人称呼为孙先生的,名叫孙航。>
孙航乃是太和书院的夫子,贺瑜死了,太和书院就以他为主。>
表面上这次跪坐示威,是他和贺瑜的几个弟子一起带头的,这些人自然把他当做了主心骨。>
孙航心里也有些慌乱,但是表面却做出一副镇定的样子,说道:“不要慌,陛下爱才,天下闻名,这些禁军不敢把我们怎么样的,否则定会引起天下士子的愤慨。”>
那些士子一听,倒是镇定了不少。>
李世民即位以后,深知人才对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意义,颇有远见地指出:“治国之本惟在得人。”“为国之要,在于进贤退不肖。”因此他经常感到求贤是迫不及待的事情。世上不是没有千里马,而常是缺少发现千里马的伯乐。>
贞观二年,李世民对右仆射封德彝说:“要想使国家从根本上达到安定,惟有得到贤才。最近我命你举荐贤才,却没见你推荐一个人。治理天下,政务繁重,你应当分担我的忧虑和辛劳,你不推荐人才,我将托付给谁呢?”>
封德彝回答说:“臣虽然愚昧,但是怎敢不尽心去办这件皇上交给的事呢。只是至今所见,确实还没有发现有什么特殊才能的人。”>
李世民说:“前代圣明君王,使用人才就像使用器物一样,不惜才于异代,皆取才于当时。难道我们能等着去梦见傅说、吕尚这样的贤才,然后再去治理国家不成?况且,哪一个朝代没有贤才,恐怕只是我们遗漏而不知道罢了。”>
为了选拔人才,李世民做过许多举措,虽然现在选士改成了通过科举的方式,但是举荐制度依旧没有完全被取缔。>
这也让李世民爱才之名,被文人所熟知。>
加上那些禁军并没有其他动作,让他们放心了不少。>
就在这时,一个校尉走了过来,大声说道:“诸位莫慌,这些士卒是专门为了保护诸位的,诸位要离开,可以随意离开,但是为了防止有人对诸位不利,一旦离开后不准再次回来。同时其他闲杂人等也不可以和诸位接触。”>
孙航听完悬着的心完全落了下来,面上露出一丝不屑。>
看来李世民真的是没办法了,才会相处这种把他们禁锢在这,等他们饿了或者内急了自行离开的办法。>
其他的士子还没有想到这一点,听到是皇帝派来保护他们,脸上还露出了一丝得意。>
但是当孙航把自己的猜测说了出来后,所有士子都有些傻眼了。>
饭一两天不吃还能忍住,这内急谁能一直憋着?>
而那个校尉可是说了,一旦离开,就不能回来了,他们总不能一直憋着吧。>
传话的校尉听到士子的议论,说道:“诸位放心,一日三餐会有有人送来,虽然比不上平常诸位吃的东西,但是填饱肚子还是没问题的,至于上茅房之事也容易解决,一会就有人在边上搭一个临时茅房。”>
孙航一愣,怎么和他想的不一样?>
难道李世民真的派人是来保护他们的?>
孙航摇了摇头,打消了这种想法。>
虽然他不知道李世民到底打的什么注意,但是他只要按照崔家说的去做即可,其他的,也不该他操心。>
孙航对李世民的举动有些疑惑,却不知道李世民同样疑惑。>
林轩找许敬宗所了什么,李世民并不知道,但是林轩找李君羡说了什么,李君羡可是完完整整的上报给了他。>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我在大唐能签到】最新更新章节〖第七百二十一章 林轩到底想做什么?〗地址https://wap.xbqg99.net/482/482489/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