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七十四章:府试(下)(1/7)

院试距离乡试只差一步之遥,所以不在省城举行。

除此之外,各地的院试也不一定是定期的。

因为院试是由学政巡回一个省。

而宛平是属京县,占了提前开考的便宜。

早在院试之前。

陈东生就举行了西路厅的府试复试。

由贾琮这位县、府双案首亲自指导秦钟的门道、技巧。

秦钟总算勉强过关,只是秦钟名次仍然排在倒数。

估计院试依旧不是很乐观。

宛平、良乡、房山、大兴、涿州。

五个县过了府试的童生,齐集宛平城内的考棚外。

每个县的考生都由本州县的教谕、训导或者知县、县丞派送。

考棚外。

考生们严格按照地域来站队。

如此一来。

西路厅院试就有五个队伍,长长地排到外面大街。

衙役维持秩序,驱赶无关人员。

院试的作保、亲供与县试、府试相同。

由州县官出具印结给学政。

其确保符合条件、不请抢手、不冒名冒籍。

但是。

规格上比县试府试严格太多了。

学政亲自坐镇,查看差役检查。

而且作保的人必须到位,学政亲自询问。

这规矩,只比乡试疏松一点。

卯时的夏季日头不是很毒辣,气温恰到好处,既不炽热也不寒冷。

几片黑云悠然地漂浮在宛平城头之上。

它们的存在。

平白令人增添几分沉重、紧张。

贾琮排在第一队的宛平队之中。

他发现考棚、栅栏皆重新修理过。

陈东生雷厉风行,衙门差役三步一哨、五步一岗。

一众考生们个个手跨考篮,沉闷闷的、紧张。

还有读傻了的考生,不停念念有词地背诵着朱熹的集注。

贾琮见此不由感叹:“难怪唐太宗说;天下英雄,入我彀矣。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科举制度!

造就了多少悲剧,也网罗了多少英才......”

考棚入口的木栅栏,左方摆一张条案。

陈东生坐在条案后的椅子上,按照手中印结唱名。

各地州县官站在他后面,表情肃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