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血色惊雷(1/2)
1927年的春末,自贡盆地的潮气裹挟着盐卤的苦涩,像一层化不开的愁雾笼罩着五宝镇。陈云飞站在在凤鸣桥凤凰咀的青苔石桥沿上,指腹轻轻摩挲着龙鸣剑墓碑上“天下为公“四个篆字——风雨侵蚀让笔画凹陷处积满黑褐色的苔藓,如同凝固的血痂。风掠过油菜花,将墓前即将凋谢的桃花撕成碎片,李彬过来经过梗,惊起几只白鹭贴着水田疾飞。
李彬解开用一块花布盖住的提篮,将几碟馒头和刀头(一种四方的煮熟的肉)摆在石案上,竹篾编的盘子边缘已经裂开细纹。“云飞,这是今早新蒸的。“他说话时喉结剧烈滚动,目光却始终不敢落在碑首龙鸣剑的遗照上——那张泛黄照片里,意气风发的革命者腰间别着双枪,眼神比此刻凤鸣河的浪尖还要锐利。
张思宇突然将酒瓶重重砸在石桌上,清冽酒香混着泥土气息漫开:‘’十七年今日,龙将军还带着我们在李子桥头打端方的鄂军。“他的右手不自觉蜷成拳头,虎口处的旧伤疤又隐隐作痛——那是攻打罗城时在佯攻凌云被清军马刀砍伤的印记。三人沉默着往杯中斟酒,陈云飞却发现酒液落在青石板上,竟在缝隙间洇出暗红的痕迹,恍惚间像是多年前双石桥头下未干的血迹。
暮色正将凤鸣桥的轮廓揉碎在旭水河粼粼波光里,陈云飞屈指弹去龙鸣剑墓碑上的落叶,指腹抚过碑侧“与诸君痛饮黄龙府“的残句。忽听得竹林深处传来枯枝断裂的脆响,惊起几只夜枭扑棱棱掠过墓顶,带落几片陈年积灰。
“云飞叔!“杨雪峰的声音像被掐住脖子的公鸭,带着破风箱般的喘息。少年跌跌撞撞冲过石径,草鞋在湿滑的青石板上打滑,膝盖重重磕在供桌角,震得粗陶酒盏叮当作响。他额前的碎发黏着冷汗和草屑,右肩处的粗布短衫裂开道大口子,露出渗血的擦伤。
陈云飞手中的铜酒壶当啷坠地,酒液在墓碑前蜿蜒成暗红色溪流。李彬下意识按住腰间短刀,虎口处的旧伤疤突突跳动,他望着少年胸前那枚歪歪斜斜的“铁血团“布章——正是龙鸣剑当年亲手赠给杨雪峰的父亲杨三炮的。张思宇青筋暴起的右手重重砸在石桌上,震得烛泪四溅,火苗被风扯成扭曲的金蛇,在三人脸上投下狰狞的暗影。
“宝山路...全是血!“杨雪峰跪在沾满青苔的石阶上,喉结剧烈滚动,“学生举着青天白日旗喊口号,戴大盖帽的突然开枪!“少年突然剧烈咳嗽,指缝间渗出暗红血沫,“报纸上说,一个女学生抱着'还我河山'的横幅...肠子都流出来了...“
张思宇抄起石桌上的陶碗狠狠摔向岩壁,瓷片飞溅间,露出他小臂上尚未愈合的刀疤——那是十五年年前王天杰牺牲时,为掩护众人突围留下的印记。“当年武昌城头一起洒过血的兄弟,如今竟对自己人下毒手!“他的声音像生锈的锉刀,“龙将军要是活着...“
李彬突然扯开衣领,露出心口处烙着的“驱除鞑虏“火印,那是辛亥革命时的热血见证。此刻火印旁新添的淤青,是前日为保护盐工与军阀爪牙冲突所致。他的短刀已出鞘三寸,刀身上凝结的盐霜在暮色中泛着冷光:“去他娘的!老子的枪,只打狗贼!“
陈云飞弯腰拾起铜酒壶,壶嘴还在往下滴酒,在龙鸣剑的碑铭上晕开墨色水痕。他抬头望向西南天际翻涌的乌云,惊雷在云层深处闷响,豆大的雨点砸在墓碑上,将供桌上的香灰冲成蜿蜒的细流。
远处五宝镇的团丁集合号声突兀响起,惊得陈云飞猛然回头。杨雪峰跌跌撞撞穿过竹林,粗布短衫沾满泥浆,发梢还滴着水:“上海...那些穿中山装的人对着游行队伍开枪!“少年剧烈喘息着,喉间发出困兽般的呜咽,“学生们抱着'打倒军阀'的横幅,血把宝山路都染红了!“
李彬腰间的短刀“呛啷“滑出半截,刀刃映着他通红的眼眶。张思宇抓起酒葫芦狠狠灌了一口,酒水顺着下巴滴落,混着不知是汗还是泪:“龙将军要是还在...“话音未落,五宝镇方向突然又传来凄厉的唢呐声——那是本地报丧的调子,三长两短,刺得人耳膜生疼。
旭水河裹着晨雾漫过鼎新镇的青石埠头,陈云飞杵着手柺站在码头时,只见上游漂来团黑影。雾气氤氲间,那黑影裹着半截褪色的蓝布,随着浪涌时沉时浮,像是被水草缠住的破麻袋。他眯起眼睛,瞥见黑影边缘露出的衣角——正是周国新最爱穿的灰布中山装。
拐杖“啪嗒“掉在湿漉漉的石板上。陈云飞踉跄着扑进齐腰深的河水里,粗粝的鹅卵石硌得脚底生疼。冰凉的河水浸透裤管,他拼力划水靠近竹筏,腐臭的气息扑面而来。筏上的尸体肿胀得面目全非,脖颈处的麻绳深深勒进皮肉,在青紫色的皮肤上勒出蚯蚓般的纹路,指节还保持着抓握的姿势,指甲缝里嵌着暗红的泥垢。
“周贤侄!“陈云飞的嘶吼惊飞了芦苇丛中的白鹭。他颤抖着扯开蒙脸的破席,对上那双半睁的眼睛——瞳孔早已涣散,却还凝固着临死前的惊恐与不甘。浸透河水的中山装口袋里,半截《新青年》杂志边角露了出来,封面上“德先生与赛先生“的字迹被血渍晕染,化作模糊的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盐都儿女的铁血征途】最新更新章节〖第二章 血色惊雷〗地址https://wap.xbqg99.net/554/5544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