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九章 老师,且听弟子道来...(1/4)

“岂有此理!简直岂有此理!”

一向和气的周东义,此时怒发冲冠,苍老的面容上,尽不遮蔽的爆发出怒意,配合着他的身份、地位,以及与其文思相合的秩序之力,怒火立即在旁人难见的层面上,掀起了一阵狂风骇浪!

楼下、楼上的诸多儒生,登时心头一冷,却不知缘由。

但这只是个开端,除周东义之外,房间里的其他几名大儒、先生,同样面色不豫,崇礼书院的许世铁青着脸,千书斋的庞楚则眉头紧皱。

连韩逸、小陈先生也面生不快,全部房间里,也就只有年龄书院的郑丘老人还算安静,不过,即便如此,依旧能从老人那牢牢握住笔杆、微微发抖的枯瘦老手上看出一点端倪。

怨不得他们赌气,这上古之景,本就是读书之人难以割舍的憧憬,做学问到了他们这个层次,功名利禄已很难再动几人之心,转而寻求更为纯粹的道理。

实在这也正常,但凡还有红尘之心的人,多在官场之中,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韩逸他们这些人,就算关注时局,也不再是单纯的从朝廷、王朝的角度思索,而是转而关注四周的一切。

道理,本就暗躲在四周,天灾**中有道理,平庸生活中也可见玄奇,从天下事、身边事里总结出一套规律,与自身学派相合,发展书院学说,流传后代,才是正道。

在这种局面下。上古时的景象有着特别价值,那时的人性虽不成熟。却也没有如今的繁琐,能更轻易看出本质。

说白了,人性就像一棵树,上古时的景象,就是往掉了枝叶,留下来的树干,是一切的本源,懂得了其中真理。自能更好的把握方向,不让这棵树歪斜、逝世亡。

不过,想弄明确上古之景并不轻易,由于很少有人能曾亲眼目睹过那个时代,大部分的人只能靠着书籍所载往推测,联合身边的生活加以比对,猜测圣贤著书立说时的情景和想法。以此注解经史典籍。

但学派学说不同,出发点就会有偏差,推测出的上古景象自然不同,以此发展出来的人性主意,甚至会南辕北辙,生出诸多争端。

不过。能走到参悟上古这一地步的大儒,经过一生波折,心情演变,到底和那生命之道的修行者不同。

生命之道的修士,重视的是自身。要永生久视,时间一长。随着亲人朋友的逝世亡,修士的情绪逐渐淡薄,对外物、乃至自身的族群、国家,都不再具有情绪。

而大儒不同,他们不修自身,而是关注人性,偏偏这样一来,生命就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道果】最新更新章节〖第四百二十九章 老师,且听弟子道来...〗地址https://wap.xbqg99.net/6/6978/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