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章 明心——应文得宝(1/2)
十方世界六道转生轮,前事过往一一显现,玄明唏嘘感慨,继续跟看建帝如何修真悟道。
广东为明朝的十三行省之一,其境内连州市有一座东岳山,海拔1452米,山势雄伟;山上的东岳神庙,是其境内海拔最高的寺庙。
建帝自“靖难之役”,从南京应天府皇宫内流亡,大臣随行者二十二人,后仅留八人与建同行,其余人等各回家,以待帝今后轮流落脚避难,此八人即是龙池寺周围的八院之大臣。
后仅留:程济打扮成道士、叶希贤与杨应能装扮为僧人,三人随建帝同行。
丁亥年五月,建帝一行四人,访连州随亡大臣郭节,来到东岳山。建帝平生喜好诗,爱游名山大川,逢山必入,逢寺必游,
这一日趁天气晴朗,程济一人陪同去登东岳山,另两人去寻安顿客栈,君臣二人,以道友相称,一僧一道,也是天作之合,上午两人边谈边向山顶进发。
行至半山腰,建口渴,程济携带有装水葫芦,取下给建饮时,突然不知从哪窜出一只山猫,一口叨住水葫芦绳带,就跑,程济急忙去追赶,
建先是跟着追,后来没跟上,建帝又渴又乏,就找了块大岩石坐歇脚,一边等程济,半晌,不见程济踪影,建不禁有点担心,别是碰上野兽就糟了,一边埋怨自己爱逛山的习惯。
正在无计可施之时,见一妇人挎一提篮从山顶下来经过,建忙站起行礼,妇人问:“大师,在此作甚?”
建道:“与道友同游山,不巧丢失一物件,寻找间走散,正在等他呢。”
妇人道:“可是在找这个?”着,她从竹篮中取出一水葫芦,
建惊喜道:“正是啊!”
妇人笑道:“大师朋友,现在山顶神庙处等您呢,刚巧女子在神庙进香,下山时,托我把水葫芦带给大师呢!”
建连声施礼道谢,接过葫芦便上山前行,妇人还礼后,径自下山了,建便不再迟疑,向山顶前进。途中口渴忍不住,取出葫芦饮水,但觉一道清凉之气,直下喉咙,渗透五脏六腑,饥渴顿消,精神为之一振,不由赞道:“好水,好甘甜!”
快到山顶时,见一道童从山上下来,遇见建,便问道:“大师,可是应法师?”
建行礼道:“道友,贫僧正是应。”
道童道:“我家两位老爷今早上,有贵客上山来,叫我前来迎接您!”
建问道:‘你家老爷认识我吗?”
道童:“我家两位老爷,昔年有两件物品,是大师家人寄存于庙中,等了这么多年,一直在等您来取呢!”
建道:“有劳仙童,敢问我的朋友也在庙中吗?”
道童笑道:“法师莫要担心,到庙中便知分晓。”
来到山顶,见一僧一道,坐在石凳上,面前摆放着一个石桌,正在那里下棋,却没看见任何庙宇道观,僧道见建来到,忙起身来恭敬行礼,道:“明王陛下,一别数千年,您还是风姿依旧啊!”
建不由吓一跳,以为身份被识破,听到后面,又发现不是,忙还礼,道:“二位仙长何出此言,贫僧只是一介草民凡人,并非什么明王呀。二位道友肯定是认错人了。”
然后打量起这一僧一道,两人都很年轻,道人,猿臂蜂腰,清如瘦竹,剑眉修长,高挑入鬓,神目如电,辉映日月,英姿飒爽,睥睨众生,着一身浅黄带白的道家水合道袍,不怒而自有无形凌厉之气。
僧人,魁梧高大,面如满月,目若晨星,唇红齿白,温如玉,瑞霭祥光,虽不言却自有宝相庄严,虽不语却自然礼义圆明。穿一件素色僧衣。
道人,僧人笑道:“我们不会认错的,明王,你是三教至尊公认的三圣之体,与仁义之心,我们在人界等你,都等了三千年了。”
建又问:“二位在等贫僧,有什么事吗?”僧道笑道:‘天机不可泄露。”
建又问:“那我那个道人朋友在哪?”僧道笑:“他下山回去了。”
建道:“那刚才怎么有女施主,他在山顶等我,还给了我葫芦解渴,还有一个仙童带我上来,你们在等我,咦,仙童怎么没看见了?”
他想找时,僧道,俱笑道:“不必找了,明王,妇人是此处土地神幻化的,道童是此处之山神,是给明王引路的呢!”
建不由问道:“那二位仙长是何人,可否见告?”
僧道,答曰:“此事天机不可泄露,我二人只是非常时期才出来见明王的,以后我们就不会随便现身了,待明王您见到九疑,拜祭过舜帝,一切自会明白。”
完,两人瞬间消失,建面前多了一个巨大的奇石,石上写着:东岳行宫,建突然想起祖父临终前的藏宝之处,不正是这里吗?那宝物在哪里呢?
正动念想时,奇石内飞出一个光圈,罩在建身上,然后奇石中间轰然崩裂,一把金银色古剑,剑气冲天而起,古剑飞出,围绕奇石运行一周,奇石粉碎变成无数闪烁耀眼的光点,宛若天上群星,围绕剑体旋转,变化无穷,
剑在中央发出各种颜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明史帝仙传】最新更新章节〖十六章 明心——应文得宝〗地址https://wap.xbqg99.net/61/6123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