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三十七章禅堂——秋意盎然(1/2)
周远望醒来后,老管家在他耳边轻轻细语,把情况明告诉了他,他不由地热泪滚滚,连忙要撑起来感谢殊胜与程济二人,程济他们忙客气地止住,让他好好休息,等明日再来看他。
于是,第二天清早,天还没有完全亮,听见禅堂里传来声声木鱼声,殊胜就醒来,他悄悄起身,没有叫程济,一个人打开房门,只见晓雾还未散尽,朝露晨光中,如烟淡然,几杆翠竹掩映下,一条曲径通向禅房深处。
殊胜身上披拂着秋意与阵阵清风,在古朴典雅的庭院中,向木鱼声方向的禅房,轻轻循声而来,还没到禅房,就看到禅堂的香气如雾般弥漫四方,
殊胜来禅堂庭院外,一时间恍若离尘之外,心内叹道:“不知什么时候也能过上这种平静无忧的生活啊!”,他见周远望禅堂早课未完,也不去打搅他,就静静立于庭中,沐浴在秋天的禅意中,感受慈悲与法喜的力量。
不觉一声清脆的引磬回响,袅袅升起,余音绕梁,久久不绝,早课做完了,殊胜便移步到禅堂门前,叩门后静静等待,只听见里面传来周远望的问讯道:“请进吧!”
于是殊胜推门而入,只见禅堂内檀香淡淡,青烟浮动,正堂上是一尊青铜铸就的释迦牟尼佛于九品青叶莲台上跏趺坐像,手结接引法印,坐姿态威严,体形庞大,
左侧是一尊纤细修长青玉雕刻站在翡翠莲花上的观音大士塑像,手中还抱着一个羊脂白玉雕成的婴孩,菩萨慈眉善目,婴儿生动可爱。
右侧那尊雕塑最,也呈站姿,双手合十,表情淡泊,神态悠然,但是非常奇怪,身上穿着明代的服饰,头发短短的,像是才还俗不久的一个年青和尚,殊胜看了一眼,心头微微一热,就知道那是玄明的塑像。
三尊雕塑下是一个洁净亦是青铜制成的香案,案上供着鲜美的时令瓜果与一个青铜香炉,炉内的香火尚未烬,烟雾氤氲在炉中似烟水一样起伏,宛若佛国真如仙境。
周远望匍匐跪在香案之下的一个大大的蒲团上,大礼俯身叩拜,待他直起身子,慢慢站起,转过身对殊胜道:“让尊客久等了!多谢尊客救命之恩!”
殊胜还礼道:“扶危济困,是辈应当做的,老员外何须多礼。”
周远望看着殊胜,莫名有一种亲切而似曾相识的感觉,但是仔细看殊胜的面容,却是从来没有见过,但是心里的那种体验很奇特,无以言表,
他不由地问:“哥,老朽总好象在哪见过,但是看外表,却实在陌生,真是有点奇怪。”
殊胜一笑道:“员外不用困扰,缘份事讲不清的,所以佛曰:不可,不可,一即是错!”
周远望道:“哥,老朽这几年来为病所磨,苦不堪言,今朝方得解脱!你是佛祖派来搭救我的贵人啊!”
殊胜突然肃然道:“员外,请恕可冒昧直言,您这病的来由,您可知道?”
周远望还是有点心有余悸,颇为顾虑,因起来这也是一桩丑事,他也不想与外人提及,但是殊胜之所以要问,是因为他也想看周远望是否曾犯下不可饶恕之错,才惹来如此病痛,佛家历来讲诸善奉行,道家更厉害讲究嫉恶如仇
所以佛家一般只管善男信女,侧重于渡化善根者,而道家修真,讲清静,同时在世间行道时,不但降妖除魔捉鬼诛邪,还非常喜欢惩治恶人,有一句修行界的话,是道家的,道家是三天不整人,活得不自在。
所以殊胜三圣之体秉性中亦有嫉恶如仇的一面,于是他也想了解周远望是否在德行中有无过失,他见周远望不肯言明,不由地有点不满意起来,
于是他正色对周远望道:“员外,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只是要敢于自省,知过改之,你就算不,天地亦会知道,有道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周远望不由惭愧地羞红了脸,低头不敢看殊胜,而殊胜性情因为七杀魔气与六欲魔火的作用,不似玄明那样冲虚淡泊,有点性烈如火,
于是殊胜也不留情道:“员外,你如不肯言明,那就是不愿改过,那枯井中被你伤害的婴孩,怨气未消,你若不信就叫下人与我一道去看下,如何?”
周远望不由地大感震惊,道:“是哪来的婴孩,老朽怜贫惜老,从未杀过生,常年茹素,哥,你这话是从何起啊?”
殊胜轻轻摇遥头,道:“不信,你叫几个人,随我一道去看下吧!”
于是周远望也将信将疑,叫了几个仆人,在殊胜的带领下,来到周府原来安置殊胜们居住的厢房,隔壁户外一处僻静的角落里,因听丫环们讲夜间常常听到有人哭泣,是闹鬼,
所以周远望曾请来道人将那厢房以金丝降魔线从外面锁上,户外那口井有一天也莫名干涸成了枯井,于是上面用石头盖住,并做法事清理过一遍,后来据是改善了不少,但是还是让人敬畏,不敢靠近。
殊胜让仆人们推开盖在井上的石头,让人下到井中,用铲掘土,不一会儿,井下人发现一具很的婴孩残骸,殊胜叫他带上来,并用檀木盒子装好,周远望这才如梦初醒,喃喃道:“难道还有此隐情!”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明史帝仙传】最新更新章节〖第174章 三十七章禅堂——秋意盎然〗地址https://wap.xbqg99.net/61/61232/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