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八十一章 党的安排、代号魅狐(1)(2/4)

亲去奔波,总会找到将母亲治好的良药,让祖国重新焕发光彩,重新强大如昔。而自己已经找到了医治祖国母亲的良药,那就是,那就是中国。

未来的路也许荆棘密布,但林俊雄全然无惧,他深情地看着越来越近的祖国,轻声地说道:“祖国母亲,我回来了,我回来为你摆脱伤痛、重新强大,努力来了!”

到了上海已经是1934年4月份,距离林俊雄和尚天恩离开德国已经过去近两个月,林俊雄没有时间去欣赏大上海的繁华,立刻坐车赶往东北吉林省临江县三岔子城墙砬子附近山林,杨靖宇此时已经和其他16支抗日部队的首领共同商量,成立了抗日联军总指挥部。

林俊雄两人到临江后,程玉斌到车站迎接了他们,临江县城里不时有日本军人穿梭,但更多的是“伪满洲”政府的日军和伪军,各处街道显得并不繁华,街上的行人也大多显得颓丧。看来“伪满洲”政府除了铁血镇压,并没有给人民带来希望,并没有给这片土地带来生机。

抗日联军总指挥部坐落在隐蔽的山林里,只是简易得搭设了一些房子,当程玉斌带着林俊雄两人走进一处较大的房子时,一个3o出头的威武男人正在对着地图研究着。听见有人进来,男人抬起头,随即脸上露出兴奋迎接上来。

“两位同志,两位兄弟,杨某盼望多时了啊。”

林俊雄仔细地观察这个男人,浓眉大眼,留着八字胡,有些东北大汉的特征,说起话来也很豪气。林俊雄和尚天恩也上前和杨靖宇自我介绍,寒暄一阵。

杨靖宇随即将抗日联军的情况给他们说了起来。

1932年,派杨奠坤到吉林,组建武装队伍,进行抗日斗争。在一次和日军的战斗中负伤,返回哈尔滨治疗,杨靖宇奉命接替他。由于杨奠坤在抗日队伍中威信较高,这样一来可能会影响部队士气。因为杨奠坤说话时的声音佷像“靖宇”,而且“靖宇”在朝鲜语中有“驱逐外敌”之意,于是,他将名字马尚德改成了杨靖宇。

1933年春,“集团部落”先在吉林省磐石县试行,之后陆续在包括热河省的东北四省推行。所谓的“集团部落”,就是把散居各地的人家强行集中一处,一个“部落”通常为百户左右,也有更多的,最少不低于5o 户。周围筑两丈左右高的围墙,四角建炮楼,墙外挖壕沟,拉上铁丝网。“部落”内除由青壮年组成“自卫团”,还驻扎警备队,有的是伪军,有的是日军。选址都是交通便利处,并修筑警备道,有警备电话,与县城和附近“部落”连通,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