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十二章 议事(1/2)

邵恭侃侃而谈,把自己的见解全都说了出来。

赵启双手交叠放在桌上,身子却微微后倾,看不出来有多么紧张,邵恭不由得停了下来,问道:“难道殿下对此已经有了预见,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赵启微微摇头,“本宫不是神仙。”

只有神仙才能弹指间了解过去未来。

邵恭有些疑惑:“那,殿下预备怎么做?”他们从小就被培养如何成为太子的得力助手,东宫五杰各有所长,不管哪个都可以都当一方,但是真正论到掌控全局,可以纵览天下高屋建瓴的,还要数太子。

因为太子从小学到就是帝王之术,权衡之策。

他们**的个体再怎么优秀,没有卓越的太子作为领导,最终也只是一盘散沙,发挥不出最好的作用。

赵启唇边露出一丝笑容,“你安排先生们过来一趟,有些事情,一人计短,需要大家群策群力,你若是有兴趣也可以过来。”

邵恭忙道:“臣这就去做。”不过还是觉得有些沮丧,方才那一番话他觉得非常精彩,毕竟他关注各国形势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所以才能够做出这样精准的分析,可殿下也不过是听听而已,连个评价都没有……

“邵恭,”赵启忽然出声叫住他,“多想一想。”

邵恭停住脚步,回身,略有些疑惑,不大明摆赵启这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赵启抬起修长的手指指了指自己的脑袋,“要多用这里。”

邵恭躬身应是,才走了出去,一边走一边想,难道是殿下觉得自己想的还是不够全面?

片刻之后,东宫幕僚全都汇集在了赵启的书房之中,赵启让众人就席热臣库托的事情展开了讨论。

邵恭果真在末位旁听。

这些幕僚看问题的角度不尽相同,分析的过程各有千秋,的出来的结论却颇有殊途同归之感。

他们认为库托此行并不单纯是要联合南荆,还有一部分原因是要向大周示好,两国之间的和约其实是北戎的试探。

当然,与大周交好不一定是目的,也许只是手段,北戎最终要达到的还是富国强兵,最终称霸天下。

但要完成这个比较遥远的目标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他们首先要解除国境危机,也就是要与大周保持边境和平,并且达成一定程度上的合作,建立短时间内不可以打破的合作关系,也就是说,若北戎受到伤害,大周也会承担相当程度的风险,为了确保自己的利益,大周将会放弃成见,与北戎联合。

这个期间,倘若西番和东夷有什么异动的话,大周便会和北戎共同联手。

就目前来说,大周是世上最强大的国家,有了大周做盟友,北戎可以做到高枕无忧,可以安安心心把国力集中到民生方面。

当然,仅仅依靠北戎自己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实现目标的,他们仍然需要外援。

这个强有力的外援不可能是大周,因为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北戎强大起来,对大周而言并不是什么好事,所以合作之余,大周还会对北戎严密防范,比如高超的锻造、冶炼之术,以及练兵之法、治国之道,大周都会严禁向北戎输出。

这样的情况下,北戎想要突破藩篱,打破北戎落后的格局,就只有向南荆求援。

南荆的国力虽然不算是特别强盛,但因为地域范围较小,所以繁荣程度其实人均水平已经超过了大周,大周地域广大,贫富差距也很大,有的地方富得流油,有的地方穷的一家人只有一身衣裳。

尤其南荆在锻造、冶炼方面也有独到之处,有些地方甚至和大周不分轩轾。

何况南荆粮食产量颇丰,不光能够满足自己国民的需求,还能用来挥霍,而这正是北戎所缺少的。

这两者若是一拍即合的话,北戎便可以缩短奋斗的历程。

至于席热臣库托消失匿迹,到底是躲到一旁观察国内的形势还是真的亲自离开北戎去大周、南荆活动,还是个未知之数。

按照常理来说,库托不应该在这种立足未稳的时候离开北戎,毕竟发展重要,但发展之前未能巩固政权的话,将来很可能会大权旁落,胜利果实便宜了旁人。

毕竟你在外面做再多的事,国民百姓认可的还是在国内主持大局的人。名不正则言不顺。

库托现在就颇有几分名不正言不顺。

且不说他那些耗费了十几二十来年来争夺王位的兄长们,单单是王庭里的大臣们就分为了好几个派别,若不能将之顺利整合,一旦遇到什么契机,说不定北戎面临的就是分裂的局面。

什么事情在萌芽期都是好控制的,若是等小苗苗长成了参天大树,就不是那么好处理的了。

这样的道理就算库托年轻不懂,他的智囊也不可能不懂。

而要想去大周、南荆活动,只需要头脑清晰灵活、能言善辩之人就可以做到,所以库托不大可能真的亲自去大周和南荆。

邵恭一边听着一边默默点头,难怪殿下让自己多动脑,自己先前还以为自己分析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太子娇宠:臣妾有点方】最新更新章节〖第四百十二章 议事〗地址https://wap.xbqg99.net/67/67957/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