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缘起萍逢(1/3)

第二天天还没亮,山承泽就动身出,快要下到山道尽头时,他忽然生出了一丝感应,回头向石屋看去。网晓寒雾重,寻常人的目力只看得透三五丈。他仰头凝视了一会儿,轻轻叹了一口气,然后头也不回地离寨北去。

少羽独自伫立在石屋前的木栅栏前,双目微微有些红肿,显然睡得并不踏实。他静静地等候到启明星开始在晨宇中闪耀,才出门去进行每天的功课。

南疆之人崇火,而太阳为火之极致,是以域内许多修行法门都与太阳息息相关。比如那卷无名帛书,书上说,“天地混同,气为之本。诸气之,当为重离。重离运化,以二至分。二至之精,由子及午。”大意是说,这门功法所接引的天地气,为太阳之气,而每年冬至到夏至这段时间,则是太阳之气最为精纯适用的时候。正因为此,山承泽要求少羽每日在日出之前沐浴心神,静待天地间第一缕阳光照射,以接引太阳之气入体,并按照吐纳行气法搬运周流。

刚刚接触修炼的时候,少羽与其他孩子一样兴致勃勃,即便不练功时,也在心里胡乱地揣摩。然而问题很快就出现了。

少羽对于天地气的感应非常敏锐,引气入体的过程无比顺畅。然而这些“温润和煦”的太阳之气一旦入体,便如泥牛入海一般,杳无踪迹。他一鼓作气修炼了几个月,仍然不得其法,便去向山承泽请教,山承泽细细观摩了他的修炼过程,并反复查看了他的身体,只道:“这是水磨工夫,不必急于求成。”

彼时少羽有些气馁,山承泽便勉励道:“这世间的修士,资质迥异,无有类同。有的人炼体迅,很短时间便能有成,然而后继无力,于修行一途走不长远。而有的人则起步艰难,经年累月耗在提真功夫上,于境界进境殊是缓慢,然而厚积薄,定有一鸣惊人之日!”

少羽听了这番话,虽仍然有些疑虑,但也只好定下心来引气炼体。修行最初的三重境界,辨玉、破顽、引气,是熬形炼体,提萃诸真的功境,合称“提真三境”,此三境并无先后顺序,乃是修行一途最为基础的功夫,哪怕修士已达到更高境界,也不可一日荒辍。概因人之一身,好比秘藏宝库,区区提真三境,几个寒暑,又怎能将一身精髓尽数提出?是以但凡修士,越是达到高境界,越是注重返炼诸身。只有那天资确然耗尽之人,才会于此三境再无获益,彼时若再虚耗时光于此,殊是不智。

足足过了三年,少羽才感觉到体内有了一丝若存若无的气息于四肢百骸中游走不定。他对照着帛书上的描述,细细体味这微不可查的感觉,再三确证它果然是真气,不由得一阵唏嘘,心道可算是有些进境了。

然而引气入体只是一切之端,剩下的便是无休无止的积累和打熬。越是在这条路上走不到头的人,其禀赋越是优异。

太阳每天都会升起,并不因为阴晴雷雨而改变,是以少羽每天都风雨不辍地出寨子去练功。除了将练功地点由后山改到了落马坡前,一切都与过去没有任何区别。

若是有,也只不过是更加孤单而已。

这一天,为了给枯燥的修行增添些乐趣,少羽随身带了一张短弓把玩。他先对着枯木桩开了近百弓,直到双臂都有些微微酸。然而一看不远处的箭靶,只见所中者寥寥可数,不由得一阵气馁。他的射术之差,在族里同辈之中也算薄有微名。

射术不堪造就,少羽索性练习起功架来。经年累月的重复,使得他对这些古拙怪异的动作有了一些独特的理解,举手投足之间也有了些灵动神韵。山承泽曾道,这些功架虽然简单,但是奥妙着实无穷,不同的修炼者,资材迥异,悟性不同,习练之后所展现的韵味也大相径庭。

辰时一过,阳光射在身上渐生烧灼之感,此时太阳之气已失初生之纯粹,于炼体之境不仅无益,反而有害。少羽收了功架,又凝神静峙少刻,只觉四肢百骸热流奔涌,舒泰无比,忍不住一声**。待一切停当,便背好短弓望寨子走去,然而甫一转身,抬起的步子就僵在了那里,怎么也迈不下去。

只见身后不远的山石旁,分明站着一大一小两个身影。

猝然的遭遇让少羽头皮炸,他的瞳孔剧烈收缩了一下,想也不想,矫捷地斜向一插,就势一个翻滚便到了一截枯木桩后面,背上的短弓不知何时已然取在手中并扣上了箭镞,微微颤抖着指向那两个活物。尽管对自己的箭术已经有了深刻体会,但是此时也别无他物可以倚仗。平稳了一下紊乱的气息,少羽这才看清了两个不之客。

那是两个人族,高者是一个狼狈的老人,身上穿着残破不堪灰白长袍,脚下绑着一双破旧的草鞋,手里则拄着一根不知道从哪里拾来的木棍。此时正吃力地斜倚在石头上,浑身透着刚刚走过千山万水的疲倦,浓密而花白的须不掩清癯的脸庞,而隐藏在蓬松的眉毛下的却是一双深邃而湛然的眼睛。老人脚边杵着一个裹在厚厚皮裘之中的小不点,眉目间甚为清秀,看起来似乎是一个女孩儿,身高不满三尺,勉强够到老人腰间。她有着一头细细编织的小辫子,乌黑的丝间隐约闪着璀璨的光芒,好像满头都缀满了珍宝。一双清澈的大眼睛则扑闪扑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人道演义】最新更新章节〖第六章 缘起萍逢〗地址https://wap.xbqg99.net/76/767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