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345节头脑发热,下(4/5)

疯了。在北方抢掠的公孙胜、李忠、周通、杜千听过也不禁露出尴尬,这时是真正深切意识到晁盖藏在内心急于崛起闹大成为大宋绿林第一势力的念头。出头的椽子先烂。大宋还没烂到亡国的时候,势力犹存。反贼,有了马军不等于有了一切,根基不足,谁先闹得厉害,谁必定先遭到重打击,先死。看来赵岳的必须削弱二龙山实力,以此按住胆子太大也起了野心的晁盖,不让他过早地跳起来堵枪眼,这决策是对的。弄走二龙山这些骨干,正是让晁盖避免早死。他们彻底想通了,不再对晁盖有愧疚心,转为积极支持赵岳把刘唐带来的六千多人也弄去编入沧赵北军。这样对二龙山,对这些汉族强人其实都好。好汉子损失在内战中,未免太可惜了。公孙胜在辽国弄马碰壁,这些天对辽国多了些了解,也深切感觉到自己当初在弄马问题上是何等的幼稚可笑。辽国难民狂涌,是天赐的弄马与抢劫发横财良机。但不是在北方毫无根基意起仓促动手的二龙山的良机,也不是大宋南北西三大寇的良机,只是对辽国处心积虑的沧北四军的良机。辽东,也就是后世的辽宁省的东部和南部及吉林省的东南部地区。主要是大连及丹东。东北,其肥沃的黑土地,丰富的资源,就不用多了。尽管此时的辽东远不是后世的那样人口多,开垦的田地多,但已经是辽国的粮食生产支柱基地,也是重要的冶炼、手工业、外贸及放牧区,汇聚着大量人口和财富,对辽国政权稳定存在的意义可想而知。在这里负责耕种的人主要是渤海人、汉人,加一些不喜欢到处迁徙游牧,喜欢在农忙之余可享受悠然好处而定居一地的半耕种半放牧契丹人。渤海人是中国东北地区东部和朝鲜半岛东北部的土著,是唐朝时期,以粟末靺鞨族为主体,高句丽移民为辅助,加各种政治原因而北迁的中原人等混和成的一类族群,被契丹人征服之前建有渤海国,征服之后也是辽属北方汉人、奴隶、战俘和流放辽国罪犯之地。辽国一向对异族是采取强硬抑制打压态势的。渤海人作为契丹统治下的正式成员,那待遇却仅比女真等杂胡强些,不用被契丹军玩打女真那样当猎物每年屠杀削弱,还比不上燕云地区的汉人的政治待遇高。燕云汉人因为靠近大宋,又拥有契丹蛮子羡慕和需要的先进技术与文化,契丹统治阶级为安抚这里的汉人好好被他们利用,防止汉人因忍受不了压迫逃往大宋,结果削弱了自己,壮大了对手,对异族汉人的政策还格外宽容些。渤海人、战俘、奴隶、罪犯没这个优势,又有和女真人相似的凶野,自然也是契丹统治阶级重压制对象,到了辽国末期,担负着越来越沉重的赋税、劳役和兵役,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