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〇章 租地之提醒了他(1/2)

董耀祖轻轻抿了一口茶,略略惊异地问道:“侄儿还有什么事情没考虑周全吗?”

天佑站在炕头边,道:“董家伯,就几句话。有件事情,一直没顾上给你说,这事还需你拿个大主意啊。”

董耀祖朝天佑点点头,说:“坐吧,你说。”

天佑复又坐到靠炕头的太师椅上,道:“这次去碧玉关牛家岔,我亲眼见到战事把牛家岔弄得墙倒屋塌,庄里人无处栖身。我听人说,秦州的革命党发动了兵变,已经宣布独立脱离朝廷光复,建立了临时军政府。但省城带兵的督抚仍然效忠朝廷,不同意秦州独立,便派兵围剿秦州的革命党。双方派来的兵在碧玉关牛家岔遭遇,扛起枪炮打了一仗。”

董耀祖听了,惊异地一下子坐直身子,没防把杯中茶水撒了一炕桌。

他吃惊地问道:“侄儿此话当真?我只听牛先生说庄里遭了战事,没料到是这么个情况。秦州属弹丸之地,怎能够和朝廷抗衡?这不是自取灭亡吗!你可知谁胜谁败了?”

天佑见董耀祖这个模样,估计他还没有得到秦州独立的消息,缓缓地道:“秦州独立的消息,是走秦州的货郎客带到牛家岔的,应该确有其事。至于哪方面败了,哪方面胜了,我也不大清楚了。据人传说,我们的邻省和其他十几个省,在去年就已宣布脱离朝廷,逼得连皇帝也宣布退位了。”

这话令董耀祖更是吃惊不小,一双牛眼睛瞪地就像两只拳头大的牛罐铃,定定地盯着天佑道:“天佑,你这是忤逆之言,这是不忠不孝之论!俗话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今晚你这言论,说说倒也罢了,我也权当没有听见。若让保爷、县太爷知晓,我这甲长不当了不说,弄不好还要招来杀生之祸。我董家自老太爷起,置办这份家业也不容易。你回去吧,莫再在我跟前再提什么皇帝退位之类的话了。”

真是话不投机半句多,该提的事儿还没提呢,天佑一时僵在了椅子上。

姜还是老的辣啊。就凭董耀祖听到这个消息的态度,天佑判断他应该在忌惮自己偌大的家产和人身遭遇不测,所以他连听消息的勇气也没有了。

但是假若周边烽烟四起,凤龙庄独能安然无恙吗?这是不可能的。以一庄之力虽然无法抵御飘摇不定的局势,但是将庄里人组织起来自保,以防遇见什么突然之事时应对或者躲避,还是很有必要的。

想到这里,天佑决定再说服董耀祖几句话,便道:“好,董家伯,这方面的话我就不提了。牛家岔遭了战事死了不少的人,这事一方面是事发突然,另一方面是庄里人提前没有得到消息。否则,大家可以提前找地方躲藏,不至于白白命丧黄泉。”

董耀祖只管听,并不说话。

天佑道:“咱庄里应该把此事引以为戒。我的想法是,把庄里的巡庄队继续组织起来。家家抽出人手,各人吃各人家里的饭,不需要由哪家集体管饭。万一遇见什么事情,也能够给庄里人通个风报个信,大家也好从然应对啊。”

董耀祖本是向天佑下了逐客令的,听天佑又啰啰嗦嗦的地说出这番话,也觉得颇有几分道理,不由得闭眼沉思了片刻。

自家这堡子虽说高大坚固,但是若被乱兵围困十天半个月,自己还不得坐以待毙?那可不是闹着玩的,倒不如提前得到消息躲起来逃命啊。

家产算个啥?人命最值钱!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再说家家抽丁、户户出人义务参加巡庄,对大家尤其是对他这样家有恒产大业的人来说,确实不是坏事,自己何乐而不为呢?

董耀祖复又睁开眼睛,盯着天佑道:“很好,很好,这事我同意,你看着办吧。”

听董耀祖同意自己的想法,天佑想起了汤三娃。对巡庄这种事情,汤三娃才是最合适的领头人选,再说他曾管领过这种事情,而自己并不擅长此事。

他决定替汤三娃说句话,省的董耀祖把汤三娃按在田土里不让出来,因而颇为感激地道:“董家伯,感谢你的支持。可是巡庄这种事情,还需要一个懂行的人主持。我看三娃继续管领巡庄比较合适。还请董家伯能够适当减一减他的务劳的田土量,也好让他专心巡庄。可能董家伯家的家务事儿,稍微耽搁一点。但是毕竟你对三娃知根知底,若真遇到什么事儿,你用着也方便不是?”

董耀祖刚才也就是随口答应巡庄的事情,压根就没考虑谁来管领巡庄的人手,天佑这话倒把他给提醒了。

是啊,三娃这么些年跟着自己,一直用的顺心顺手,怎么倒把这么合适的人手给忘记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自家遇到个什么急事忙事,用着三娃不是更好嘛?

董耀祖拍了一把大腿,道:“对对对,侄儿说地有理,就让三娃继续来牵头这事情。别人呢,不见得就把那些调皮捣蛋的小伙子们弹压住。你一大家子人口,天天操心这事也确实不方便。至于三娃务劳田土的事情,我让大娃二娃他们多分摊一些,这事就这么定了。明儿我就让汤大山给他们兄弟三个交代下去,让三娃抽出身来专门负责这事。”

今晚这事儿谈地比自己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凤龙庄】最新更新章节〖第一二〇章 租地之提醒了他〗地址https://wap.xbqg99.net/90/90360/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