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消息之堡子竣工(1/2)

董耀祖修筑的堡子,在七月底已彻底竣工。

堡墙南面的正门,从底到顶用清一色大青砖筑成拱形门洞,门下砌有三级石阶供人行走。砖缝间用白灰勾勒线条,既显得醒目新颖,又彰显庄严肃穆。正门上端大青砖上,雕刻有“第读耕”三个大字的门牌。这字专门请寿名书院有名望的先生姜瀚章题写,请瓦石庄雕工出名的万石匠仔细摹刻,字好工细意境高,传达出主人重视耕读和向往及第的传统愿望。

正门门框和两道门扇,由木匠用整道原木手工套卯做成。门框高约一人半,宽约四拃,厚约两拃。门扇宽可供两人同时自由进出,高厚与门框相同,十分坚固结实。门框和门扇均用红漆涂刷,显得气派大方。

门扇正面齐腰高的地方,镶嵌有两道精打细做的大铁环用来锁门,门扇背面立有两根檩子粗的顶门杠用于栓门。在里面用这俩顶门杠子顶住堡门,即使有天大本事的人,恐怕也难以入内了。正门顶部连同堡墙四角修建的炮台,既做瞭望警示之用,也可依高攻击来敌,凭堡自守。

在自己这一辈人手里,能够筑起如此气势恢宏功能齐备的堡子,董耀祖觉得此生真是死而无憾了。

这段时间里,土工们开始用板车往外拉运清理堡墙四周用于背土时上下行走的土坡。这四道土坡的土方,全部来自王姓祠堂南面的那道坡上。祠堂后面取土形成的那片平地,正德决定用来扩建王姓祠堂,这些土方就不能返运回去倒在那片平地里了。

董耀祖看了看地形,安顿人将这些土全部倒到凤龙庄沿河的斜坡上。这样倒土的好处是,装满土的板车拉到斜坡边后只管往下倒,不再需要人工进行夯筑,省去了许多的人力和时间,加快了倒土的进度。董耀祖这一无意的决定,最终使凤龙庄沿河的那道斜坡,变成了一块宽阔的平地,成为农闲时分庄里人聚在一起家长里短的公共场地——官摊子。

隆重的堡子竣工仪式,董耀祖选在农历八月十五日举行。

董耀祖提前安顿汤大山带人,将堡门门牌上“第读耕”三个大字用红布覆了。在红布两侧挂了两条长长的大红绸带,以备揭幕之用。堡墙里外都插了五颜六色的纸旗,着力营造祥和的气氛。

董耀祖还让人抬来了庄里寄存在山神土地庙里的大鼓铜锣、铜钹铜号等耍社火的用具,用于在仪式上打鼓鸣乐。同时,他还派汤三娃专程去白家庄,请来了皮影戏班主白思礼带领的皮影戏班子,准备唱三天三夜的皮影戏,庆祝堡子的筑成。

白思礼满肚子戏本,皮影戏演得惟妙惟肖出神入化,能够看到白思礼清唱摆弄的皮影戏,这是人人翘首渴盼的事情。大家听到这个消息,都显得开心不已。

与筑堡动工奠基仪式相似,董耀祖还邀请了平襄镇保爷南天震、寿名书院姜瀚章、大户白孝钦、杨纪家、徐志坤、王姓族长正德,以及附近各甲甲长等乡绅名士和头面人物参加竣工仪式。筑堡的匠人陈子昂及参加筑堡的全体土工们也被通知悉数到场。

这天,秋阳高照,天色晴朗。在一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和鼓乐喧天的喜庆之中,由汤大山负责引导,南天震等邀来的一众头面人物,个个身着长袍短褂,站在董耀祖新修堡子的堡门两边,兴高采烈地为董耀祖堡门门牌揭牌。

他们一起用手拉住挂在门牌两边的绸带缓缓一用力,覆在门牌上的红布便轻飘飘地落地,露出遒劲有力的“第读耕”三个大字,在阳光下显得灼灼生辉。南天震带头喊了一声“好”,众人一齐鼓起掌,纷纷为董耀祖这个宏伟的工程叫好起来。

揭牌之后,在董耀祖的带领下,众人步行参观了堡墙的大门和四墙,还沿着堡内四角的台阶,上到堡墙顶端的甬道观光。站在高高的堡墙上,凤龙庄便一览无余,各家各户的院墙和房屋就显得十分低矮。众人走在甬道里,一边听董耀祖讲解堡子规划用途和筑堡的具体过程,一边仔细看了五间炮台的布置,还兴致勃勃地朝下瞭望凤龙庄的全景。

参观完毕,众人个个伸出大拇指,夸赞董耀祖做了一件了不起的大事情。仪式之后,董耀祖请众人到家里就座入席,好酒好菜地招待各位贵宾,还让汤大山安排人在庄里各户腾出地方,以便各位贵宾夜晚观看皮影戏后住宿。对参加竣工仪式的全体土工,董耀祖也让汤大山安排了丰盛的饭菜,用以表达他对土工们的感谢之情。

正德参加完董耀祖的筵席之后,便回到家里。一同来的,还有大女婿姜瀚章。

姜瀚章生性恬淡,喜好清静,生活简朴,不嗜烟酒,他只是随便吃了一些素菜便起身离席了。前一段时间,朝廷已通令各省各府各州县废除科举制度,兴办新式学堂。县署安排由姜瀚章牵头,在平襄镇文庙周围一处开阔地上,修建一所新式小学堂,主要用于接收部分品学兼优的贫苦子弟入学就读,为全县培养新式人才。

接到这一任务,姜瀚章心里既兴奋不已,又忐忑不安。兴奋的是让教育普及到乡下的贫苦子弟,这是千古以来读书人的最高心愿,也是他姜瀚章的最大心愿。这个心愿能在他手里完成,这是何等高尚之德行!忐忑的是平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凤龙庄】最新更新章节〖第七十八章 消息之堡子竣工〗地址https://wap.xbqg99.net/90/9036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