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启蒙之天赋惊人(1/2)

水珠在地上尿尿时,牛先生凝神闭气地蹲着身子,唯恐发出点动静吓着孩子。听完水珠的话,牛先生一时大惊失色,慌乱地提起裤子,硬硬地把半截屎头子憋到了裤裆里。

他心知小孩子童言无忌,一边紧着裤带,一边面容严肃地说:“水珠,这事不准给别人说。以后先生入厕,你不许进来。等先生出来后,你才能入厕,明白了吗?”

水珠见牛先生一副严肃的样子,懵懵懂懂地点着头,说:“好的,先生。”

自此以后,牛书谨尽量在早晚时间入厕了。早上孩子们没来,或者晚上孩子们去后,他才能舒舒服服畅畅快快地拉一通便便。

对这个事情,牛先生当然是守口如瓶的。可是水珠年幼,她不甚明白大人们的事情。

有一次,她在院中给莲花说:“娘娘,我看见过牛先生裆里有条黑蛇在爬呢,先生不让我给别人说。”

莲花连忙把水珠叫屋里,和声细语地说:“水珠,这事只能给娘说知道,再不能给别人说了啊,否则牛先生会怪罪的。”

莲花和牛先生对这件事的神秘态度,弄地水珠再也不敢将这事给别人说了。

当天晚上,莲花把这事给天佑说了。天佑想了想说:“学坊里只修了一个茅房,牛先生、水珠和其他孩子们入厕确有不便之处。干脆在学坊外面再修两间茅房。”

第二天,天佑就找来天成、天牧几个堂兄弟,着手在学坊院外西南角用土坯垒砌了两间茅房。连同院内的那间茅房一并用椽木搭了顶,摸了泥放了瓦片,以免遇到下雨的天气孩子们入厕受淋。

院外其中一间茅房供牛先生专用,另一间供其他男孩子专用。院内的一间则成了水珠在学坊里的专用茅房。

天佑这番举动,既解决了牛先生的不便,也让水珠从内心里感受到了自己的与众不同。

念了两年书,水珠便渐渐懂事了,她更加体会到了大大对她细心的关爱之情。

每逢天佑从地里回来,水珠常常绕在天佑身后,用小手替他捶捶背或者捏捏肩膀,父女俩的感情显得十分亲密。

凤龙庄大多户人家,对牛先生的要求不高,只求孩子日后能识些字、能记账、能写对联即可。

但牛先生在凤龙庄学坊里教书属于“长学”。“长学”的含义,一是指牛先生有名望,教龄也长。二是指学生学习的时间长,学习的内容也多。每年农历正月二十左右开学,到冬月才散学。

所以牛先生对自己所担任的职责,丝毫没有马虎。为了带好这些学童,他制定了一个细致的学规,用楷书在纸上写好挂在墙上,带领着学童们朗读背会,让他们记在心间并一一遵守。

牛先生从牛家岔带回来的两个箱子里,装着蒙养教本《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以及《女儿经》、《教儿经》、《童蒙须知》、《四书五经》、《古文观止》等等,另有一些笔墨纸砚之类的东西。

孩子们初入学坊时,牛先生的授课内容以识字习字为主,先教孩子们识方块字。

他在一寸多见方的麻纸上,用毛笔书写好楷书字挂在屋子正墙,让孩子们识读。识至千字左右后,开始教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具体教法是,先让学童熟读背诵,然后在适当的时候再由他逐句讲解。

除识字读书背诵外,牛先生留出时间专门让孩童们习字。他带着每个孩子从“扶手润字”开始,再“描红”,再“写映本”,进而“临帖”。学童粗解字义后,则教以作对,为做诗做准备。

《四书》读完后,即读《五经》,兼读古文如《龙文鞭影》、《古文观止》等,并开始学习作文,力求使学童们读书识理。

牛先生觉得在蒙养教育阶段,要注重蒙童的教养教育,让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

他按传统学塾教育的方式,对蒙童的行为礼节如着衣、叉手、作揖、行路、视听等都有严格的要求。

在教学方法上,牛先生完全采用注入式。讲课时,牛先生正襟危坐,学生依次把书放在在学堂正中牛先生的桌上,然后侍立一旁,恭听牛先生圈点口哼。讲毕,牛先生命学童复述,其后让学童回到自己座位上去朗读。

凡牛先生规定朗读之书,学童须一律背诵。另外,遇上粗心或调皮的学童,牛先生也会揪他们的耳朵,或者用长长的戒尺打打手心等,促使其改正错误。

水珠识字和背诵的天赋,不但令天佑惊讶,更令牛先生惊叹不已。

牛先生将《三字经》逐字逐句地领读三遍后,便要求学童们一一开始朗读。

别的孩童们还不能完全流畅地朗读,水珠已经能够闭起眼睛大段背诵了。牛先生再领读三遍后,水珠就已能够全部背诵了。

牛先生以为正德或天佑给水珠教过《三字经》之类的启蒙书,初时便也没在意。后来在朗读《百家姓》、《千字文》时,牛先生渐渐发现水珠脑瓜子特别灵敏,记忆力超出平常的孩子,便有意加强对水珠的培养。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凤龙庄】最新更新章节〖第九十二章 启蒙之天赋惊人〗地址https://wap.xbqg99.net/90/9036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