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战斗是政治团体之间,民族之间,国家之间,抵触最高的奋斗情势,是解决纠纷的一种最高的、最暴力的手段;也是最有效,最快捷的手段。

中国事个有着长久文明史的国家。数千年间,产生在这片古老土地上的战斗不计其数。

**在《中国革命与中国**》一文中说过:“在封建社会里,只有农民起义和农民战斗才是推动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这里,我们不往推敲这句话是否正确,就从**本人的观点看,战斗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一场战斗不仅是部队规模,军事设备的比拼,更是人与人之间智慧与勇气的较量。

一场大战结束后,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不存在服不服的问题。在人们的观念里,战斗往往是强者主导的游戏,强者会打败弱者,多数会克服少数。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很多时候,由于个人智慧的充分施展,弱者一样能够打败强者。

在中国历史上那些数不清的战斗中,以弱胜强的就占了很大一部分。本书中,我们精选了36场经典的战斗,这些战斗不仅在当时起到了扭转乾坤,转变命运的作用,还对以后的中国历史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在这36场战斗中,我们能看到西楚霸王项羽、光武帝刘秀、魏武帝曹操、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清太祖努尔哈赤等一批具有开辟精力的帝王;也能看到孙武、吴起、白起、韩信、廉颇、乐毅等一批大家耳熟能详的兵法家,还能看到姜尚、诸葛亮、鲁肃、荀彧、郭嘉、谢安等一批谋臣的身影;更能看到田横、张巡、徐远、南霁云、文天祥、袁崇焕等忠贞义士的慷慨与哀壮。

可以说,这36场战斗的背后就是一部中国史的浓缩。他们是提纲,中国历史的枝节就是从这里分出的。

在这些战斗里,很多是对一个王朝建立或转折起决定性作用的战斗,如:牧野之战、巨鹿之战、昆阳之战、淝水之战、崖山之战、鄱阳湖之战、白沟河之战。

在写作上,笔者对36场战斗在篇幅上予以了不同着重,有的着重交代战斗的过程,有的在战斗背景上消费了很大笔墨,有的则对战斗中的人物进行深进分析。

不管如何安排篇幅,目标就是让本书更利于读者全面懂得这些战斗及其背后的深层原因。

当然,还有战斗中所蕴涵的高超智慧。这些智慧不仅对古代中国产生了影响,也对近代中国产生过宏大作用。

据说,**就曾对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十几次战斗做过深进的对照研究,并机动运用于抗日战斗和解放战斗中,创造了中国战斗史上很多经典战例。

现在,这些古老的战斗智慧早已成为植进中国人精力深处的可贵财富。

我们生活的时代已有30多年未经历战斗,但没有战斗不代表可以忘记战斗,特别是处于一个复杂多变的环境当中,保持居安思危的意识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必要的,或许唯有这样做,才干更好地往实现: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本章已完成! 请记住【较量:中国历史上的36场以弱胜强的战争】最新更新章节〖前言〗地址https://wap.xbqg99.net/195/1958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