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场 牧野之战(1/3)
开创以少胜多战斗之先河
时代背景
第一次读牧野之战时,笔者还在读小学,由于年纪小,没有弄明确到底是讲什么,而且当时课文的名称也不叫“牧野之战”,似乎叫“武王伐商”。印象最深的就是文中的一幅插图,画面上一群衣衫褴褛的人举着兵器正在和着装整洁的士兵在作战。长大以后,才明确那是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一场战斗。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叫“周”的小国王。公元前11世纪是周崛起的世纪。在此之前,一个叫“商”的王朝统治中国已有600多年了。600年间,他们创造了足认为荣的光辉,铸造精巧青铜器,改良文字,创新制度,似乎一切还会照旧,一切都会按部就班的进行下往。但是,一个女人转变了一切,她就是妲己。在她的困惑下,商王朝最后一个王帝辛,开端走上一条祸国殃民的不回路。他设酒池、肉林供自己享用,搜刮民财建豪华宫殿,以严刑诛杀忠臣,这些做法引起了天下人的强烈不满,一场即将席卷商王朝的革命风暴正在酝酿。此时,处于商王朝西北边境的小诸侯国“周”,经过周文王50年的励精图治,国力逐渐壮大,天下回心,到周文王逝世时,周朝的实际把持面积已达当时天下的三分之二,因此,“周”成为了颠覆商朝统治的最重要的一支气力。周武王姬发继位后,对内重用贤良,对外结交盟友。他以吕看为智囊,弟弟姬旦为国相,又把召公、毕公、康叔、丹季等贤才招进自己的队伍,一时间,周王朝的权利中心涌现了人才荟萃,蒸蒸日上的政治局面,他们采用了联合诸侯国,孤立商王朝的策略。也就这一时代,商王帝辛更加荒淫残暴,穷奢极欲,以致众叛亲离,民怨四起。周武王迅速捉住这个有利机会,把都城由丰迁至镐(à)(今陕西西安),并以此为根据地,筹备发动对殷商的全面进攻。
人物评析
90版电视持续剧《封神榜》中,由著名演员蓝天野饰演的姜尚姬发,周文王姬昌次子,西周第一代帝王。他继续父亲遗志,于公元前11世纪消灭殷商王朝,篡夺全国政权,建立了西周,期间,他精彩的军事和政治才干,使其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君主。周朝是中国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一个朝代,自周武王建立西周到公元前256年东周为秦国所灭,周朝共经历了37代天子,800多年的统治。需要阐明的是,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都城迁至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所以,人们习惯性地称公元前770年以前的周朝为“西周”,以后称为“东周”。
吕看,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姜子牙,名看,字子牙,号飞熊,也称吕尚。关于他的生辰年月史学界众说纷纷,一种说法是他出身在殷朝庚丁八年(前1211);于周康王六年(前1072)卒于国都镐京,享年139岁。相传他是炎帝神农氏54世孙,伯夷36世孙。其始祖四岳伯夷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而被封于吕地,因此得“吕”姓。姜子牙降生时,家境已经败落了,所以,姜子牙年轻时当过屠夫,开过酒店,以此来补贴家用。但他人穷志不短,始终勤恳刻苦学习天文地理、军事谋略,研究治国安邦之道,期看能为国施展才干。有周一朝他是历经了周文王、武王、成王、康王的四朝元老,同时,他还是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精彩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历代典籍都公认他的历史地位,儒、道、法、兵、纵横诸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他的著作《太公兵法》被誉为奇书,对后代兵法家影响极大。
商纣王,名受,年号帝辛,商王乙的小儿子,后众人称“殷纣王”。“纣王”并不是他正式的帝号,是后人强加在他头上的恶谥,纣是一种凌辱性称呼。按《说文解字》的解释:“残暴捐义曰纣”。用一句现代话来说,就是凶狠的坏蛋。据正史记载,商纣王博闻广见、思维迅速、身材高大、膂()力过人。他有两个重要的敌手,就是西部的周国和东部的夷人部族(甲骨文里被称作“人方”)。帝辛继位后,器重农桑,发展社会生产力,国力富强。后来,对东夷用兵,打退了东夷向中原扩大,把商朝权势扩大到江淮一带,国土扩大到今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沿海。在其统治后期,居功自负,刚愎自用,不听大臣劝告,应用炮烙等严刑,弹压国民,杀比干,囚箕子,年年征战,失往人心。帝辛于公元前1075年即位,公元前1046逝世,在位近30年。
交战过程
公元前1046年一月二十六日,周武王亲率战车三百乘,精锐武士三千人,步兵数万人,出兵东征。同年仲春二十一日,这支部队抵达黄河岸边一个叫孟津的处所,开端与事先商量好的庸、卢、彭、濮、蜀、羌、微、髳(á)等部族会合,组成了一支总数达4.5万人的联合部队。联军于仲春二十六日冒雨持续东进,从汜地(今河南省荥阳市汜水镇)渡河水(黄河,一说由孟津渡河)后,兼程北上,至百泉(今河南省辉县西北)折而东行。二十七日凌晨,在间隔商王朝的国都朝歌不远的处所,周武王下令部队结束前进,他要在这里做最后一次战前总发动,周武王庄严誓师,他历数商王帝辛的种种暴行,号召全军战士同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较量:中国历史上的36场以弱胜强的战争】最新更新章节〖第一场 牧野之战〗地址https://wap.xbqg99.net/195/1958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