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四百八十七章 张泰平的选择(2/3)

过张昭的坏话,但同样的亦没有去说张昭的好话。

辩解什么的,听听就好。

说白了,张泰平内心中还是“畏惧”新秦伯张昭。不敢和张昭做彻底的切割。

想想也是,同住在一个村子里啊。还是同族。一个十三岁的少年怎么做彻底的切割

至少得先全家搬离南口村才行。

而张泰平还有点小聪明式的投机心理。

现在新秦伯张昭看似失势,他正好适合返回去,以示“忠诚”。

唐宽语重心长的道“公业啊,你去意已决,我自然不会阻拦。不过,在这世上为人处事,最忌讳随风两边倒。

你和新秦伯同族,却又在书院授业,准备科举仕途。身份两难啊。将来遇到问题多想一想。”

张泰平躬身道“谢山长。”

唐宽温和的笑一笑,道“去吧。一日在书院学习,终身为书院弟子。日后有什么难题,可以来问我。”

张泰平再次躬身,感激的道“弟子谢山长。”这一次要真心实意得多。

唐宽点点头,目送张泰平离开,慢慢的喝口茶。

此时,他心中有惋惜的情绪,又可以说没有惋惜的情绪。

以张泰平的资质,在书院里沉下心来苦读,金榜题名根本不在话下。甚至再刻苦一点,再博取一些士林声望,进入翰林院都有六七成的把握。

这样的一块璞玉离开书院,实在可惜啊

但是,他很清楚张泰平的处境,和白马书院的主流风气不相符合,强行留下来,未必能成才。

另外,其实张泰平回到新秦伯张昭身边,算是一步“妙棋”。更关键的是这是张泰平自己的个人意愿。

然而,张泰平只是一个少年,他根本没有意识到,只要他还想通过科举出仕,就必然的会站在他的前少爷、同乡的对立面。

看看张昭都传授的是什么学说

我们所居住的地方是一个球体,因而地圆。而非“天圆地方”。

气象变化、雷霆雨露,地震、流星,这俱是自然现象。难道非“天人感应”

所有的课程都归于“自然”这本书。听说新军营初级学堂里还有物理、化学、地理等课程。更详细的阐述这些现象。

而张昭所推行的“出仕”制度是什么样的

公然的以后军都督府、改革司的名义举行考试,招聘杂职官、吏员。这哪里有一点国家“抡才大典”的礼仪而且,其内容还是语文、数学两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