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票房(2/2)
,但堵戏院门口强行做问卷调查的话,起冲突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做电影评分系统,时效性就差了很多,等下一周的杂志行的时候,电影说不定已经下线了。
这是沈冲穿越至今,所遇到的最大挫折,打破了他算无遗策的美梦……
《电影时代》已经运营的很成熟了,沈冲需要插手的地方不多,谈半个多小时,感觉没什么问题之后,罗维明就告辞离开了。
然后会议室里只剩下罗孚了。
罗孚7o年代初才从广州来到香港,考入了邵氏电影公司做配音,后来去了邵氏旗下的官方杂志《南国电影》做助理编辑,沈冲改组《电影双周刊》时,需要大量新鲜血液,就把他给挖了过来。
最初并不出彩,直到搞定了邵逸夫的专访,才一鸣惊人,引起了沈冲的关注。
罗孚青少年时代都在内地长大,因此思维方式和沈冲相似,都有着根深蒂固的“大一统”思想,习惯从整个中华文化圈层面看问题,视野比香港本地人要宽广,所以聊了几次之后,沈冲大有知己之感,乘着立了大功之际,直接把他提拔为《第一电影评论》的副总编。
主编舒明亲自去了台湾约稿,罗孚作为副主编,以为沈冲让他来,也是谈杂志的工作情况,于是开始主动汇报:“沈总,《第一电影评论》这一期已经完成了八成的内容……”
“罗孚,我今天让你来,不是讨论杂志的事情。”沈冲打断了他的话题,说道:“我想让你……”
事也凑巧,沈冲打断了罗孚的话,秘书秋丝雨敲了敲会议室的门,打断了他的话:“沈总,洛杉矶有个迈克尔-奥维茨的先生来电。”
——————————————————————
注1:罗维明是香港著名影评人,曾是《电影双周刊》的总编。
注2:见《香港电影历年票房排行》
本章已完成! 请记住【一个电影帝国的诞生】最新更新章节〖第四十六章票房〗地址https://wap.xbqg99.net/35/35329/46.html